不解决社会利益平衡点,解放思想无法向纵深推进


不解决社会利益平衡点,解放思想无法向纵深推进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和纠缠,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内利益博弈的时代。观念体制的碰撞,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政治权力的再分配,物质利益的再调整,社会关系的再重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元的格局下,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能否触动社会利益平衡点,这是难点、疼点,也是关键点,社会各界的关注点!

  解放思想涉及到人们对代表私权的个人利益与代表公权的社会利益的认识、协调,找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平衡点,人们奋斗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解放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利益平衡点的触动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检验是否真的“解放思想”的试金石!

  第三次思想解放,其成效如何,最根本的评价标准要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如果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老百姓不买账,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与民众的意愿相去甚远,这样的思想解放是不可能成功的。

  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深处内陆,物流成本高,为什么影响投资环境的重庆高速公路收费全国最高?为什么在重庆办一个产权证还要60多个部门盖章?为什么掌握资金、土地的个别代表政府的部门信息不透明,连个网站都不建?为什么解决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区县政府管制喜欢“越位”、“缺位”和“错位”?中小企业融资就涉及政府、银行、担保、企业等多方面利益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需要解决社会利益平衡点。

  近几年来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净增1438亿元,达到5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585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为全国前列。但与其他省市相比,重庆市个体、私营企业不论是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以个体户数量为例,重庆每万人拥有个体户仅162家,而浙江是381家。从非公企业户数看,全国每万人拥有37.9户,但是重庆每万人只有30户,离全国的平均数差7.9户;浙江每万人的数据是86户,江苏是60户,广东是57户。从小企业看,重庆个体户去年底只有50万户,平均每万人有个体户162家;浙江是381户,江苏是251户,广东是267户,山东是190户。截止2007年底全国登记的注册个体户是2464万户,平均每万人有个体工商户187.5户,重庆距全国的平均数差25.5户。从规模上看,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重庆不足50家,广东有469家,江苏有396家,浙江有368家,山东有207家。去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浙江有186家,江苏有103家,占20.6%,重庆仅有6家,占全国的1.2%。

  为什么重庆个体、私营企业不论是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与沿海地区都有很大的差距,关键是缺创业资本,中小企业融资难,深层原因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担保、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民间金融等等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及动态平衡的潜规则制约。

  从政府部门看,地方政府要对当地经济发展负责,而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是GDP的增长,所以一些地方官员的行为更趋向于追逐任期内的政绩特别是经济增长指标,政府掌握大量资源,配置到大企业、大项目及支柱产业,这一点似乎无可非议。政府掌握国债、土地、存量资产、规费、税收资源,每年财政扶持中小企业的各类专项资金上百项,极具代表性的资金就有10大类,如: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资金,进口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高新出口产品技改贷款贴息和研发资助项目,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等等,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缺乏公开透明,企业所知不多,获得更少。

  目前政府在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政府高度干预金融市场和土地市场,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特定产业的进入、定价、融资以及信息发布等政策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避免出现竞争主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者配置低效率,特别是融资管制。政府通过对经济主体对特定产业进行投资的鼓励或限制,控制产业主体的数量以及资本构成比例。国家每年给重庆融资额度是一定的,重庆迫切需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植“双高”企业,在重庆直接融资滞后,风险投资不活跃的情况下,政府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系统的安全,有权对银行行使行政监管权,从而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银行影响。部分官员行政化干预金融客观存在,“强政府弱市场”的思想观念导致政府无形之手资源配置,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的思想障碍!

  从金融机构看,银行金融机构以“资产”、“利润”和“不良资产贷款率”为考核主要指标,银行金融机构对国有垄断企业电信、铁路、电力、能源能大企业、大项目趋之若鹜,而最需要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银行积极性不高,因为同样的经营成本,中小企业风险比大企业高,而从中获利低。外资银行虽切入中小企业市场,但规范的刚性条件把一批中小企业挡在贷前管理门前,如何进行贷后风险管控,如何设计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银监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何尝不需要解放思想呢?

  从中介信用担保机构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信用担保机构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由于市场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导致市场失灵,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资源及融资能力,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选择。采取“政策性资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担保业务。但是重庆投融资中介体系实力弱,担保行业不规范,中小企业担保难。重庆担保公司近60家,有实力的不多,有些担保公司银行不认可。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受政府官员意向左右,运作不透明,人才匮乏,资金流向很难流向急需资金的众多中小企业。民营担保公司则喜欢股权质押,有的则变成投资公司。如何经营风险,产出信用,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资源配置,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有效融资而出现生机与活力,何尝不需要解放思想?

  从企业角度看,中小企业的99%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99%也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社会稳定、解决就业、推动改革、增加税收、技术创新,特别是推动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重庆市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对重庆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就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看,资金供应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融资难”仍将在长期内制约着重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统计,重庆89。2%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重庆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依然存在观念问题,对民营中小企业依然存在偏见,政策、法律、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政府部门干预、银企合作不稳定,涉及各种利益取向。怎样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政府、部门、企业的思想解放程度。

  重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投入研发、市场建设,有的厂房建好,设备安装完毕,但缺流动资金,银行要求抵押担保,无形资产不能做担保,风险投资又不活跃,制约了重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如何支持成长型、创业型、高新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企业,在中西部民间金融、风险投资不活跃的市场环境里,思路决定出路,寻求社会利益平衡点,这需要解放思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产业支撑的,从个体创业、微小企业、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发展演变涉及政府、金融机构、中介信用担保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利益博弈,需要建立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从金融角度看,解放思想有助于建立新的社会利益平衡点;反之,解放思想要向纵深推进,绕不开利益格局调整的动态平衡点!

  蔡律 2008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