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海派”—中凯翠海朗园观感


    说实话,一直很不愿意对个盘谈观感,这是个敏感的事,搞不好得罪人不说,还要被认为是托儿。

    经常看项目,看设计,看建筑,看推广,看销售,看现场包装,看现场管理,,,,总之能看的尽量看,希望能看出点名堂来。一路看过来,对这些楼盘都有个大致的认识,和同事朋友聊起时,总能说出个123来。唯独中凯翠海朗园,总感觉很别扭,一种不容易说清楚的感觉。

    说实话,项目所处的地段、所拥有的交通配套、所拥有1020亩鸿恩寺公园的生态优势,是其他项目无法达到的。这个区域的生活,地处繁华而又远离尘嚣,项目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实用、功能较为完备的户型所形成的品质感也完全能支撑项目的档次,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楼盘资料很简单,没有漂亮的楼书,一份简单的折页、一张老电影般的海报,一套户型单页,厚重深沉的色彩里,堆砌了一大堆关于“海派”的描述。说建筑是“海派”的,景观是“海派”的,交通、配套、户型等等都是符合“海派”特性的,总之这里就是“海派”生活在重庆的经典表现。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到底啥才是“海派”。按文案的提示,海派就是优雅与精致,以“妖娆的女子、华美的旗袍、纤细的香烟、老式留声机和法国梧桐”为符号的“性感与格调”,而现在更“性感与格调”得纯粹与大气。

    呵呵,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精髓,秉承“传承与革新”,内涵丰富的“海派文化”居然被如此演绎了。海派不等于怀旧,代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上海也不会永远停留在“老式留声机”时代。鸳鸯蝴蝶派的快乐,如现今星爷的“无喱头”一般,只是留在一个时间点上的特殊符号而已。

    这些都不是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问题是,这些,跟我买房有什么关系?

    现在似乎是个“风情”盛行的时代,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等、北美南美加勒比、亚洲的东南亚和我们的文化后代韩国日本,,,,不一而足,不管做得象不象,其实,也只有层建筑和景观的皮毛而已。一个城市确实也需要各种风格的建筑景观,否则也太单调了,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有市场需求,各种风格的建筑应运而生。但体现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元素的建筑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行为模式,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离开了生存的这片土地,又岂是一个楼盘所能表达的?

    所以,将楼盘的诉求上升到一种生活方式的高度时,往往让我们觉得很远,很空,无法对项目形成具体的形象。

    话又说回来,吴越文化经兼收并蓄、中西大融合而成为现今的海派文化,充分吸收外来营养是“海派”的一大特点,在重庆做“海派”,为什么就不可以考虑重庆的文化特点也?重庆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重庆人喜好什么?把这些问题搞抻抖,根据重庆人的特点把广告整巴实,再不要提啥子“王者、淡定”之类虚无飘渺的东西,恐怕要好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