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奇瑞继续风光。销售完成了38.1万辆,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以领先第五名8万辆的成绩,保持着乘用车销售第四的排名。2008年,奇瑞的目标更高,48万辆,同比增长将达到26%,假如实现了这个目标,它看起来将更加风光。
奇瑞作为自主品牌最典型、最正宗的代表,它的不断成功为自主品牌树立了榜样。而它之所以能够继续成功,地球人都知道,是因为它不乏奇招。
什么是奇瑞的奇招?
对比奇瑞2005、2006、2007及2008年(目标)的数字,也许能找到答案。这四年,其总销量分别为18.9万辆、30.5万辆、38.1万辆和48万辆(目标)。其中,国内销量分别为17.1万辆、25.3万辆、26.1万辆和30万辆(目标),海外销售分别为1.8万辆、5.2万辆、12万辆和18万辆(目标)。
没有海外市场,奇瑞的成功不可想象。海外市场,应该就是奇瑞致胜的奇招。奇瑞已连续五年居全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它在海外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重塑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形象,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向前发展。然而,当奇瑞在海外市场越来越有大作为时,它似乎已把自已打扮成一个出口商,反而轻视了国内市场,这也许又是一个险招。
2007年奇瑞的国内销售只增长了3%,相对于国内平均20%以上的增长,表明它的国内销售商很可能在2007年收获不丰。眼看别人赚大钱,而它的销售网络很受伤。依照奇瑞2008年的目标数据分析,其国内市场的增长也仅为15%,低于预计的2008年的平均增长,这样一来,奇瑞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安抚它的销售商。只有卖得越多,销售商才能赚得越多,不能在国内市场保持一个水涨船高的增长,奇招很可能变险招。
奇瑞在国内市场之所以能够销量大涨,从2005年的乘用车排名第七位,2006年一下子跃上第四位,跟它的降价促销关系密切。然而,降价削弱了它的赢利能力,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果断降价应该是奇瑞正确的选择,这才有了奇瑞今天的风光。销售上去了,无疑品牌更响,甚至在国际市场的号召力也得到的增强。试想,如果今天的奇瑞只有20万辆的规模,在中国连十强都排不上,他的话在海外伙伴听来还能有多大的份量?别人与奇瑞合作,不也看重它的发展潜力和希望?
奇瑞的根在国内市场。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车市场了,奇瑞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最后的赢家,放松国内市场,重点转向海外市场,很可能是一着险招。诚然,出口退税给奇瑞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仅2007年1至8月份,奇瑞就因出口汽车6.7万辆,得到了4个多亿的出口退税,相当于一辆车除去正常利润,白捡了近6000元。低档车的单车利润这么高,绝对是国内市场做不到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不少的国内汽车企业争着去做出口,比价格,拼刺刀,有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还真演绎了一出墙内开花,墙外香。偏重于做出口,在目前这种出口退税的体制下,不管怎么说,总有一点投机取巧。这当然不是说出口不好,但要看到,靠出口退税来增强竞争优势,不是自主品牌争夺海外市场今后的方向,从发展的趋势看,出口退税这样的好事将来也长不了。所以,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不能满足于眼前利益,汽车企业要做大、做强,重点离不开国内市场。
奇瑞重点转向海外市场,跟国内市场的残酷竞争有关。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哪里的利润高,它就会往哪里跑。因此不能太苛求奇瑞,只不过,当它表现出赢在海外市场,而不是赢在国内市场时,企业应该有所警惕才对。海外市场的变数更大,那里的情况好不好,不象国内市场自已可以完全掌控,而是要依靠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不行了,当年任务就可能泡汤。以奇瑞2007年最大的海外市场俄罗斯为例,2006年它的对俄出口为1万辆,2007年增长到3.7万辆,俄罗斯市场对于奇瑞2007年出口的增长贡献率高达40%。俄罗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奇瑞2008年出口目标让人不敢想象。
对于奇瑞来说,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双赢。只有两手都硬了,才能证明奇瑞很健康。奇瑞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士气,这算是一着奇招。然而,当存在奇瑞为中国赢回了海外市场,却输掉了国内市场这种可能时,这无疑又是一着险招。
2008年的奇瑞还想更加风光。是专注于总量上的成功,还是区分国内国外市场?决定了这倒底算奇招,还是险招。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