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雪铁龙和哈飞谈好恋爱了吗?


 
韩彦/文
当你在某家高级餐厅的桌上偶然发现标着与标致汽车的名字相同品牌的胡椒罐时,不要觉得惊讶,那也不是个别的巧合,去过标致总部的人都知道那正是标致的发家产品。
这没什么可丢脸的,反倒是件荣耀之事,因为在胡椒罐的领域PEUGEOT是地道的豪华品牌。令我纳闷的倒在于,为什么我们通常知道丰田是做纺织机械起家,甚至知道JUGUA的前身是一家摩托车挎斗企业,却少有人知标致的故事呢?
6月29日,坐在标致雪铁龙(PSA)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听PSA集团中国区总裁、集团执委会成员杜森先生讲他们为什么打算与哈飞汽车组建一个新的商务车合资公司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知怎地就飘出了胡椒罐的样子来。它引诱着我去想,这家法国公司究竟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才能完成杜森所说的到2015年在华销量突破百万的目标。
当然,现在他们的合作伙伴东风汽车集团,以及刚刚举行了订婚礼的哈飞都是不错的企业,有丰富的汽车人才和自主的技术,而需要考虑的只是,除了合资的名额与生产的土地之外,在经营的能力上他们与标致雪铁龙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互补。
卖车可真不是一件纯靠产品技术就能成功的活计,从生产流程到整个体系的管理水平、市场调研的敏锐嗅觉,以及营销的组织能力,还有就是如果你不会吆喝自己就会吃很大的亏。大凡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能将这些方面均衡做好的。而PSA虽然有好的产品却没有让人看到它突飞猛进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合资企业在基因里缺了些技术与产品之外的东西。
反过来站在哈飞的视角上看,从品牌上来说,这是桩不错的买卖,可以让深圳的基地迅速运转起来,在地理上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但在10座以下高档商务车的领域,哈飞和标致雪铁龙一样,优势更多集中于产品和技术,虽然有着本土优势,哈飞恐怕无法给他的法国伙伴太多在中国卖车的经验。
杜森说他们看中的正是哈飞的产品和技术:“标致雪铁龙是欧洲第一大轻型商用车厂家,而哈飞的产品系列里有我们认为非常好的产品。”
这并不像中航两大集团与法国空中客车集团签属的在天津组装空客320飞机那么简单。汽车的消费与竞争在中国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在天津组装的每一辆飞机相信都会先有买主,而在深圳生产的十座商务车的销量却要市场说了算。
偏安于黑龙江的哈飞像是藏于深巷的好酒,虽是中国重要的发动机研制基地,已经具备年产整车40万辆,汽车发动机55万台的生产能力,却一直没有进入主流竞争行列,究其原因,还是在整个企业运营中的计划经济色彩过重,市场化不足的挚肘。他们和PSA身上所缺的,正是上海通用或广州丰田有的那种强烈的市场意识,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基因。
也许,现在对于双方而言,在谈婚论嫁之前,不妨再多谈谈恋爱,了解彼此的情商,而不仅仅在签了6页的备忘录之后,清点嫁妆、彩礼,研究剩下的500页合资合同上该如何约束权力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