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未变 自主何来?
——评广州本田的自主造车
韩彦/文
这个年代似乎没有什么比创造一个品牌更容易的事了。说了很久的广州本田自主造车的事终于在昨天揭开谜底,在广州本田之下成立了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在这之前一天,上海大众与大众集团宣布将会联合开发一款新的中级车,但他们没有提到自主造车、自主品牌这样的字眼。不知是因为大众集团太严肃无法接受合资自主品牌这种荒诞的想法,还是上海方面已经有了荣威不屑于用这种虚张声势的把戏将咱们热爱国货的大众当三岁小孩子来骗。
自主中的“自”究竟指谁?
虽然新闻稿里广州本田中方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称广本研发公司将推出一款自主品牌的车,但是这间公司并非广汽与本田分别出资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而是广州本田这间合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这个新的品牌的所有权是广州本田,不可能为广汽所有。我们通常理解的“自主”品牌与“非自主”品牌之间的差别是指这个品牌由中方企业所有,在这里广州本田似乎偷换了一个概念,即合资企业拥有而非外资独有的即可称为自主。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一间合资公司是谈不上什么自主品牌,甚至根本谈不上自主一说的,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各占50%股权的中外双方共同决策,任何实物或知识产权也都归双方共有。这时这个“自”根本就毫无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广州本田成立这间公司的意义就知道,和现存的所有自主品牌相比,由这间公司推出的品牌和产品如果也冠以“自主”之名的话,是多么的不公平。
一汽的红旗、奔腾为了自主要向合作伙伴买技术和CKD件;上汽、南汽为了自主要花巨资买来品牌、知识产权和设备;奇瑞为了自主要冒着做被告的风险,要独自闯荡在与国际大鳄们共舞中锱铢必较地抢夺自主权杖;华晨、哈飞、吉利、比亚迪,甚至力帆至少也要跌尽跟斗、交足学费才能在自主之名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如果现有的合资公司都像广本这样一来,那中国的自主品牌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这掩耳盗铃的“自主”背后,只是自我满足和自欺欺人的话,对于企业和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终究能有什么意义呢?
以上只是从字面与道义上分析合资自主品牌的立不住脚,如果我们抛开字义的争论,承认属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是一种新生事物,也会很快发现,仅从产品角度解剖开合资企业将要推出的所谓自主品牌车型,难以自圆其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基因来自哪里?
若将合资企业中外双方比喻成父母,合资品牌就应该是具有父母亲双方基因的孩子,但是广本田成立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谁能在雅阁、飞度或思迪上看到中方的基因?而中方母公司广汽也从来没有传承自己基因的产品或技术为人所知,那么合资品牌的一切基因显然仍然完全来自于本田一方。
搞一个双品牌战略对于中方来说好像是很有面子地响应了中央政府以自主创新振兴产业的号召,对于本田来说,只是增加差异化,在不影响本田品牌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标准,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与真正的自主品牌去抢夺中国的中低端市场。
如果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也值得称誉的话,那我看那些曾为中国汽车业前仆后继的先人们都会落下泪来。
投入巨资就等于有技术了吗?
在广州本田研发公司开张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这是一间决心要做大的企业,他们的决心体现在对自主研发中心投入的20亿巨资之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花钱上,这个研发中心倒是大手大脚,一点也没有本田勤俭持家的基因。
碰撞试验设施、风洞试验设施、电波暗室、综合性试车跑道等一系列昂贵的试验设施一应俱全,风洞在国内所有自主品牌里可谓独占鳌头。但这背后究竟是利用合资双方的钱为广汽以后真正研发自主品牌铺好了路搭好了桥呢,还是中方自己借机大大花销一笔金银,享受挥霍的快乐呢?
中国的投资者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为了一个从血缘与姓氏上都不可能真正属于我们的品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