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广义场论—崔长林“后理论经济学”综述(6)


 

6

经济学广义场论

“广义场论”又称“物质场论”,有时笔者也称为“经济学广义场论”。该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均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着的”。于是,凡具有上述认识的,就属于“广义场论”。大家知道,在物理学意义上有“统一场论”和“规范场论”,那么,“广义场论”是否与上述场论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是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是区别,区别就区别在它不仅研究和探讨物理学意义上的场,也研究和讨论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场。换句话说,只要是物质,只要是场,不管它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还是社会科学意义上的都在它的研究范畴之内,因此,它应该是个“综合场”意义上的理论体系。由于把物理场、生物场、意识场、社会场、经济场等纳入研究,所以称“广义场论”。

笔者以为,只要是物质都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可以说无一而例外也。当然,谈到场就不能不谈空间、时间,因为空间是描述物质存在的场,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的场。又由于空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所以“空间场”、“时间场”有时又会合并为“时空场,而“时空场”又是物质存在状态、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当然也就是“物质场”了。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空间、时间当作物质看待呢?当然不能,因为空间、时间是物质的有机组成;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空间、时间的存在,那也就见不到物质。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时间与物质永远都不可分割。也就是说,不仅空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空间与物质、时间与物质同样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在物质中,既包含了空间,又包含了时间。

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谈空间、时间就必须要谈物质;只要谈物质就必须要谈空间、时间。由于空间、时间是由具象的物质开辟出来的场,因此,也就不能脱离物质而去谈所谓时空。这样,时空与物质就构成了一个多维、运动着的场的社会。如此说明,《淮南子·齐俗训》关于“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的解释和物理学关于时空的解释都不正确。

那么,关于宇宙的正确解释是什么?笔者以为,宇宙是包括空间、时间在内的“物质存在的场和物质运动的场的对应统一体”,可以分别称为“宇宙场”、“星云场”、“星系场”、“星体场”和“分子场”、“原子场”、“粒子场”……。而从认识的角度上去看,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宇宙观,星云观,星系有观,星球观;分子观,粒子观、原子观、粒子观、夸克观……

既然有物质就有反物质,那么有“物质的时空”为何没有“反物质的时空”、“反星体的时空”和“反宇宙的时空”?黑洞是什么?为什么会那么黑?进入其领域的物质、射线、光线为何会被它“吃掉”?笔者以为,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黑洞应该是个反物质星,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黑洞的上述特性。诚然,“反星体”是由“反物质”“反时间”、“反空间”组成的。

当恒星演化到晚期,由于其物质密度、质量、温度、磁场特别极端(奇点),其物质性质会发生逆变——物质转化为反物质。大家知道,当正电子和负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并转化为一对光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此,我们为何不能认为黑洞“吃掉”各种物质的过程就是物质与反物质湮灭的过程?或者说它是质量物质与能量物质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说空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那么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就是可以分割的了吗?如果说广义相对论的质量概念是成立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那么,为什么不能认为能量物质是质量物质的分解状态——质量物质的降解或质量物质的丢失?这难道不是黑洞为什么会那么黑的原因吗?试想,一个将质量物质不断地转化为能量物质,并将能量物质不断逆变为质量物质的星体为什么会不黑?在一个大质量、高密度、强磁场的物质面前,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和有什么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正是笔者为建立“经济学广义场论”的理由。

虽然这种假说尚需要得到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来证实,但它却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现象”。那么,“黑洞现象”是否也会出现在人类经济社会?反之,是否也是财富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