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经济学性能场论
笔者经常会对传统物理学意义上所提的那个所谓“引力场”产生怀疑,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有“引力场”就应该有“斥力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却很少提到“斥力场”这个范畴——或许是由于笔者的孤陋寡闻也说不准。难道是物理学家们有意忽略?还是在物理学家们讲的那个“引力场”中已经把“斥力场”包括进去?
笔者以为,从大的方面说,世界上共有三大物质形式,一类是质量物质,一类是能量物质,一类便是性量物质。大家对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物质、能量物质可能并不陌生,因为质能关系正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家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大概也不陌生,因为价值关系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是,对性能关系呢?可以肯定,目前对于性能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大家知道,物理学意义上的引力是由质量物质决定的,表现为在一般情况下,引力与两质量物体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量物体距离的平方正反比。可是,如果要问两物体使用价值的乘积是什么,如果要问两物体使用价值的距离的平方是什么?能回答上来的人不多。至于说两物体的性能关系,知道的人就更少。为什么?因为人们还没有将性能关系纳入研究对象。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学术界曾经产生过“物性学”,但由于其牵涉的内容过于宽泛,结果不久便夭折,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来——虽然在实际工作与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研究。如在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就会涉猎到性别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的问题,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也没有一种科学是专门研究性能关系的。
这样一来,学术领域里的一个真空地带便呈现在了广大学者、读者面前。毫无疑问,“经济学性能场论”就是一门试图把对质能关系、价值关系,通过对性能关系的研究向人们充分地展现出来的。换言之也就是说,通过对物质性能关系的研究、阐述“经济学性能场论”不但把经济学与物理学联系起来,也通过对性能关系的研究、阐述把自然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
诚然,联系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搞清质能关系、价值关系、性能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大统一”的。大家知道,物理学意义上的磁场之间、电场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现为不断变化的磁场可以转化为电场,不断变化的电场可以转化为磁场。可是,谁又能告诉我,不断不断变化的磁场,为什么会转化为电场?不断变化的电场,为什么会转化为磁场呢?
现在,笔者不妨笔者人们,那就是,是由于有性能关系的存在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是质能变化还是价值变化,它们都是由性能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也就是说,由于笔者把对性能关系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对物理学质能关系和对经济学价值关系的研究,也就解释了“不断变化的磁场为什么会转化为电场,不断变化的电场为什么会转化为磁场”的问题。
当然,它也同样可以解释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转化关系,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转化就是通过性能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比如商品的有用性、耐用性等使用价值的变化就可以导致该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而价值的变化,同样也可以使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发生相应的变化等。试问,为什么最具有使用价值的阳光和空气却缺乏价值?
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就在于,阳光和空间缺乏商品意义上的有用性,既它们都是天然生成,非通过资本投入和人类劳动就能够获得,并不是由于它们本身缺乏使用价值。可是,人们一旦给阳光和空气赋予了一定的性能关系,如给阳光赋予医用性和将空气中的氧气予以提纯——非增加使用价值而是使固有使用价值相对降低,结果反而提高了阳光和空气的价值。
以上事实说明,性能关系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质能关系的变化,也能引起价值关系的变化,也是将质能变化与价值变化连接起来的媒介,任何一位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不能视而不见也。当然,它也一定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为此,为了与物理场、生物场、社会场、市场等加以区别,笔者称之为“性能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