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经济学物理场论
这个题目的提出或许会使许多人感到惆怅,因为它既涉及到了经济学,又涉及到了物理学,可以说有不伦不类之嫌疑。大家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价值关系的,物理学是研究质能关系的,笔者有什么理由要把这两个风牛马而不相及的东西联系起来呢?有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可能与必要?如果没有,作者强行给两者“拉郎配”,难道不怕挨经济学家、物理学家的骂?
可是,如果笔者说,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质量就等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物质就等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即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属性(质能关系)就等于经济学意义上价值属性(价值关系),那样,笔者不知道,是否有人还会有这种质疑?
把经济学当作物理层次与意义上的科学,或者把物理学当作经济层次与意义上的科学是笔者的一大发明,虽然已有不少学者也曾经这么做,比如就有人提出“经济力学”、“生产力经济学”等范畴,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是用物理学原理做一些解释而已,可以说均缺乏实际应用成果。而笔者的“经济学物理场论”则不同,是把经济学建立在物理场的基础上论述。
笔者以为,经济学就是物理学;物理学也就是经济学,仅仅是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才使两者有了一些微妙区别。比如,从质能关系入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就有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理学;如果从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关系)入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则有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学。为此,为了充分说明两者的关系,笔者称之为“经济学物理场论”。
在力学上,对物体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准确判断需要建立在对引力场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比如,牛顿根据不同形体的质量,来计算星球关系。那么,对经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准确判断是否也需要建筑在对经济引力场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是的,回答是肯定的了;在力学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经济引力场的大小是否也与两经济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经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能把经济看作是由质量、能量决定的场需要有点智慧与勇气。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关系。然而,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认识,妨碍了人们对经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准确判断。可是,如果我们能把经济当作是物理场,那么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或许有读者会说,经济、资本、价值等“非物质”也,讲的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关系,而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质量”或“能量”问题,因此也就谈不到“场”。其实,这是十分荒谬的认识,因为它否认了“人类经济社会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的这一唯物史观。试问,没有场经济怎样运动?没有场怎么会有经济关系?
经济场难道不是经济事物、物质运动规律的出生地?如果没有经济场,经济事物、物质的运动规律从何而来?如果经济场是经济事物、物质运动规律的出生地,那么对经济场的研究不就是对经济事物、物质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研究?如此,为何不能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经济现象,并用物理学或者说力学原理、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来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呢?
显然,“经济学物理场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的一种理论,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经济学广义场论”的一个有机组成了,还也可以理解为是专门研究经济事物、物质产生、发展、转化、消亡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笔者看来,一切事物、物质均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所以对经济场的研究也就是对经济事物、物质运动规律的揭示。
笔者以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都是为了揭示研究对象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规律的,而对经济事物、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规律的认识亦然。莫非资本不是具有质量、能量的物质形式了吗?如果是,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自然科学原理来解释资本现象,并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资本事物、物质增殖难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