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企业文化探析


  三一集团企业文化探析

  2006年9月30日

  无论是站在湖南和全国,还是放眼全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无不让人称奇。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从一个最初仅有几百万元资产的山村小企业到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集团,三一只用了仅仅10年时间,年均80%的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同行第一。如今,三一集团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在工程机械行业已名列三甲,在工程车辆行业又异军突起。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利税7.6亿,集团净资产达33亿。

  2004年4月,三一首次亮相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展销会,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重工巨头卡特彼勒、沃尔沃、宝马无一例外地前来展台参观,对这个来自中国的“黑马”让竞争对手惊呼:“要重新认识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与此同时,三一又成功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最佳运营绩效公司50强”,跻身“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最有影响力品牌三强”。

  三一的迅速成长,凭的是什么?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理人。正是三一集团一系列领先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所营造的三一文化,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志士,为三一事业献力献策,共同铸就了三一辉煌的历史,也为三一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一流的三一使命

  “三一”的内涵源于“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公司宗旨,这是梁稳根创业团队创业时的抱负。如今,这成为三一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取向。

  第一,创建一流企业。三一集团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分工重组的机遇,发誓创建一个像美国IBM、日本丰田一样的世界一流企业。在所涉及的产业里,三一人正在努力整合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和最优秀的社会资源,他们要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资本号召力第一、人才拥有量第一。正是这一文化理念让三一人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时不盲目跟风,也不好大喜功,即使在许多民营企业急剧膨胀发展时期,三一依然保持十分的冷静,专注核心业务。这让三一在许多民营企业深陷产业多元化泥潭的时候仍然能够稳健发展。三一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也正逐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标志性企业。

  第二,造就一流人才。三一人并没有将造就人才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实现自身使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他们站在国家、社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待一个企业:造就人才其实是一个优秀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他们认为没有员工个人梦想的实现,要实现组织目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仁义的。因此,三一集团倡导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献一条好策”,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鼓励员工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员工职业发展。三一的目标是要使自身成为人才追随的乐园,成为员工人力资本增值最快的平台,不断为社会培育一流的人才。

  第三,做出一流贡献。在工商注册时,三一集团就坚持给企业性质烙上了“社会型”企业的印记,这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三一不是某个人的企业。三一践行着做出一流贡献的使命:为社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去年纳税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榜前三名:以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与改善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为己任,执着于为社会创造足够多、足够好的产品;以身试法建好一块试验田,培育和传播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提供经验。三一人正是奉行这样的时代观念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一流的贡献,也为振兴民族工业、再现祖国的辉煌而竭尽全力。

  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精神

  自强不息、产业报国,这是三一集团对自身所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最高理解和承诺,体现了三一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炎黄子孙的自尊、自豪、自强感,这也是三一文化的主旨和灵魂。1994年,面对重工领域德、日、美三国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三一创始人梁稳根一语惊人:“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结构和技术。”三一当时做了几件事:在所有员工中统一思想,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直面问题,探索走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之路。他们一方面是要解决中国工业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是要收复洋产品抢占的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三一以“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扛起耕耘民族工业实验田的大旗,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工业,走出了民族装备工业的振兴之路。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首让三一人为之热血沸腾的歌,伴随着每一天的开始,响彻在三一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激荡着每一个三一人心间那份“自强不息”的“产业报国”情。

  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的经营理念

  买方市场下,客户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三一以灵敏的市场触觉感受着这一变化,并及时地进行着服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三一首先树立了“一切为了客户”的服务核心理念,并要求在一切有能力做到的环节上实现与客户的良好互动,为企业积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他们因此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顾客投诉处理机制、一机(所售机器)一档制、服务指标检测管理制、完善的客户培训体系等等。率先在全国开通800客户服务电话,组建了遍布全国的分公司、办事处和服务站网络,并斥巨资实施三一CIMS工程,建立起产品的制造、调试、试用、质检、安装、排故、维护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系统。一个企业大部分东西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但少数个性化服务却模仿不了,正是这些服务锻造了三一集团又一核心竞争力。

  “不断创新,我们未必会拥有一切;但如果停止创新,我们必定一切没有。”三一人找到了进军重工领域的突破口,那就是始终把创新看成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把高新技术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集团成立三一研究院,每年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倍的投入进行科研开发,近300名工程技术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突破,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在美国、法国和香港等地的三一工程师办公室实现全过程交互式并行设计、研究和开发。他们不惜重金在全国网络人才,一批工程机械行业的精英聚集到三一的麾下。“如果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若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还是要被淘汰。”这就是三一集团的创新文化。

  疾慢如仇的三一作风

  三一集团诊破企业的通病,创立了“令行禁止、疾慢如仇,严格精细、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体现了三一人投身事业热烈的狠劲和狂劲。在三一,有一条给人警醒的标语:“疾慢如仇”,这四个字体现了三一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是集团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三一文化的一个重要精髓就是“疾慢如仇”,强调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对客户做出反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改进新工艺,以简洁明快日事日清的风格做事。从1999年以来三一相继推出混凝土泵车、压路机、挖掘机等10多个系列新产品,每个产品从立项到上市都不超过一年。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2000年8月才决定开发,次年4月样机就已下线,6月产品就走入市场,国内外企业几十年研制这一设备的历程,三一不到3年便已走完。

  在《财富》杂志就“最令人羡慕的公司”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最能代表企业整体卓越性的指标是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的能力。而那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说,企业文化是他们提高这种能力的最重要机制。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理人。三一文化已渗透内化到公司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着三一人朝着“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的目标奋进。

  (稿源:《连锁与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