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最快乐吗?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关于职业快乐感的新闻:“在关于职业群体的调查中,公务员被认为是最快乐的职业,在《小康》杂志连续三年的调查中,公务员遥遥领先。受访者认为,这些人享受体制内的种种好处,较高的收入、很好的福利,压力较小,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并且稳定。”我的感觉是,这个调查的对象大概都是非公务员人群,而且是对公务员生存质量没有实质性接触的一类。他们所注意到的仅仅是公务员阶层职业状况的外在表象,因此我认为这个调查的结论是失真的,至少是比较片面的。理由如下:

公务员的职业固然可以享受到体制内的种种好处,收入和福利不低、竞争的压力似乎也不大。而事实上,单就年轻人而言,公务员与其它社会职业相比,是个人能力施展空间最为狭小的职业,是弘扬个人创造力最为有限的职业,也是对个人主观能动性最为压抑的职业,一句话:是最没有个人职业创造自由的职业。这样一个特征的职业,人们从中享受到的是怎样的快乐呢?是丧失自我的快乐,是精神压抑下的物欲满足的快乐,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残缺的快乐,至少这种快乐是不完整的。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公务员尤其不应该成为最初职业的首选。因为至少在目前的多数情况下,公务员系统是个等级森严、论资排辈、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地方,也是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抹煞个性、强调长官意志的地方,当然同时还是个手中掌管一定权力、时刻面对各种诱惑的地方。这种地方不是年轻人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快速成长的理想之所,而更应是那些拥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之成熟之辈释放智慧与能量,报效国家与社会的宏大舞台。

我曾经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些公务员,坦白地说,对他们的职业状态实难恭维。首先公务员在工作中基本上不可能有个人的意志体现,其所思所想所做都必须以领导的意志为意志,每天都要无休止地起草那些哪怕是空洞教条的官样文章,出席没完没了的各式会议及应酬饭局,以致没有自主安排业余生活的自由,每天“忙”得很、却不知真正的意义何在?除非你是一个没有个人意志,或者不看重个人意志、习惯人云亦云、跟风坐车的人,否则是很难适应这样的职业环境的。而在残酷的现实中,你既然身为公务员,你就必须要适应这一切。于是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锐气和棱角磨掉了,特点和个性丧失了,追求和抱负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圆滑、世故、逢迎,当然也会有岁月换来的提升,独立与自由换得的安逸和稳定。但这是一个有血性、充满时代激情与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所希望的职业和生活吗?我认为现今的社会中,公务员职业被一定程度地误读和美化了。

也许我的如此表述有些极端,但我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观点表达,说明这样一个观点:现代人在职业选择上,不能过于功利,不能丧失自我,社会舆论更不能误导。那种把职业的选择仅仅与物资利益相联系的“现实”做法,是不可能在以后的漫长职业生涯中获取真正的快乐的。人们都清楚这样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有钱未必就快乐;同理:盲目地去竞聘公务员,即便如愿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我在同许多年轻朋友进行有关职业规划交流时,经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追求。现在的社会职业环境多自由啊,只要你认真做好自己的各项准备,你就一定有选择的机会。

按照我的看法,即便是对于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抱负的年轻人而言,第一职业选择也恰恰不应是进政府机关做公务员,而是应到基层去打磨、去锻炼。在具备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及相当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之后,再“杀入”公务员队伍,此时的你,也许距离施展自己“文采武略”的政治抱负实现会更加现实。也许是出于一个职业咨询师的本能吧,看到关于职业选择中的“公务员最快乐”的调查结果,我发出了如上多少有点另类的声音。其真实的用意就在于强调这样一个意思:职业的快乐与物资利益有关,但却决定于心理的感受。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只有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快乐才能永远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