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田黄汉光到首创刘晓光


从金田黄汉光到首创刘晓光 邓智仁 2006-06-26 10:52:02 发表于焦点房地产网-谈房论市-邓智仁论坛 或许是一个惯例: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做的久了,就容易带点超然物外的境界。 从事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也算是很有些经历的人。曾经有很多作家看中我的经历,想与我合作,写中国房地产发展史,都被我谢绝了,不仅是因为职业道德的原因,更多是我已经有了强硬的神经,不想再多谈这些是非了。 拜这些年的经历所赐,结交了许多地产界的名人,从全国第一个开发商——深圳金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汉光,到后起之秀刘晓光、冯仑、潘石屹、任志强,都是有过交往的,特别是与前香港中国银行董事长刘金宝,还有过同事之谊(93年,他任上海利达行董事长期间,我任副董事长)。正是有过与这么许多人来往的经历,更是看遍了这其间的世事浮沉、人世兴衰,经过这么多的捶打,也越发坚强,习惯于冷眼看世间、平淡生活了。 按理说看尽了行业内的沉沉浮浮,已经学会了处变不惊。然而听说刘晓光被传讯,却仍然震惊,心下更是无限唏嘘,抑制不住提笔的冲动,也要流俗一把,在大庭广众下,说说感受了。 初识刘晓光,是在1994年。当时他还在计委工作。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除了两把座椅,剩余的空间都被各种文件堆满了。室陋屋简,却不掩其锋芒,在他的身上,你不仅看不到官僚作风的影子,反而从短短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智慧和远见,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赤诚和胆识,以及他满腔的热忱。公正的说,他称的上是促成北京万通新世界立项的关键人物, 正是因为彼此的惺惺相惜,我们的交往逐步多了起来,虽然彼此保持着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相互的影响却是深刻久远的。他常对别人说,我是他在房地产业的启蒙老师,而我对他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印象和浓重的记忆。就是这位年轻的官员,是唯一一个让我改变对北京官僚作风不满的人物。 后来,王宝森自杀案后,刘下海经商,成为首创的总经理,众所周知,他的才能让他很快便崭露头角。首创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业界内的小型航母,蜚声中外。他本身也逐渐发达,在成为一个大款的同时,也成长为也界内响当当的大腕。 今天,在他身上发生这样的事,确令我震惊,衷心希望只是虚惊一场,不要因此,将这样一个豪气干云、运筹帷幄的人才毁于一旦。 其实,实事求是的说,很多开发商都是有原罪的,就说北京那些所谓的大款,只消简单的研究一下他们是如何掘得第一桶金,如何成立公司的,就可以发现其中漏洞百出,问题多多。但是有很多人不自知,发了点小财,便老子天下第一、自以为是,怪声怪调的理论层出不穷,不放过任何的表现机会,锋头出尽,言谈举止间大有领导同行的架式。须不知那站不住脚的理论也只能保佑他们钻钻政府的空子,将住宅变成办公楼,再转手卖给北京一些无知的购房人(上海和深圳的购房者是不会买的),再或者注册一个空壳股份公司集资。虽说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在成王败寇的商界,依旧不乏有人追捧,那些唯利是图的传媒跟在后面趋之若骛,连绵不决,于是,这些所谓的大腕,便被幻化得神一样,无所不能了! 回过头来说,人间冷暖、大浪淘沙,世间之事往往不尽遂人意。从来都是好运易逝,厄运汹涌,挡是挡不住的。惟此之际,除了在这里大声说几句外,也只有祝愿吉人天象了! 欢迎访问:邓智仁的博客 (焦点提示:给博客取个好名字增加更多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