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洪毅

所有文章均为杜洪毅原创,转载请赐样刊(纸媒邮寄,电子媒体发邮箱内),并将稿酬汇到本人微信、支付宝(同163邮箱)、银行卡账户内。谢谢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251473503
微信:xingli153
微信公众号:yiyuan153
创作无能让艺术家沦为商人
□杜洪毅
商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任何人类活动都不能逃离广义的市场范围,艺术当然不在例外。从宏观意义上讲,当代艺术有两大主要职能,其一是作为精神领域的探索创造活动而存在,其二是服务于商业市场。但是,如果因此说艺术家就应该以商人身份自居,沦为市场的奴仆,则是极荒唐的事情。
艺术市场的成熟与繁荣,最大意义在于让艺术家拥有独立创作的可能,摆脱了古代同行必须看雇主和赞助人眼色行事的被动地位。如果艺术工作者想要从市场中获得丰厚回报,就应努力创造出最优秀作品来。近代历史上一些杰出艺术家,如西方的毕加索、达利和我国的张大千,之所以生前就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他们让自己转型为商人,而是拿…
叶永青信誉崩塌,买他作品的藏家该怎么办?
杜洪毅/文
最近一段时间,艺术界人士和各大媒体都在对川美教授叶永青的抄袭行径大加鞭笞,就连那些曾将他捧上神坛的评论界大腕也纷纷站出来撇清关系,要求其公开道歉。但就众多的批评言论来看,从道德上谴责者居多,从法理上厘清权责者鲜见。
几乎不用论证,我们就可以得出叶永青的剽窃行为已涉嫌严重违法侵权,而不只是个人道德操守的问题。从法理上来讲,权益受损最大的是比利时艺术家希尔文,但真正受伤害却远非他一人。在这个案件中,受害者包括普通公众、叶的学生和忠实粉丝、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买过他作品的人等。其中受损最大的莫过于接手作品的买家,尤其是购买到涉嫌抄袭作品的藏家。
经过这一次爆光后,叶永青…
杜洪毅 | 从法律视角看叶永青抄袭事件
刊载媒体:《中国美术报》第143期
发表时间:2019年3月18日
□ 杜洪毅
不知为何,叶永青剽窃比利时艺术家希尔文作品这么明显的违法侵权行为,众多行业大腕和评论家仅从道德上进行谴责,连栗宪庭也认为抄袭是道德问题,叶永青需要做的只是道歉。由此可见,中国艺术界人士法律观念之淡泊已到极点。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抄袭侵权事件频发就不足为奇了。
像叶永青这样原封不动照搬他人作品签名出售,几乎不需做任何鉴定就可被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剽窃。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已涉嫌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必须承担《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转发]书画家李云峰:寻常花鸟也关情
猪图
岁次己亥,肖猪。猪年画猪,俩“憨货”跃然纸上。体格健壮,尾巴卷翘,腹肚平实,腿脚劲道有力,像个“运动健将”。山林间窜出来,憨憨的,稍带点野性,一副懵头懵脑的呆萌样子,好可爱。一看便知——正宗的跑山猪。好猪!带回家,悬挂厅堂,招财进宝,富贵吉祥。
墨 荷
墨荷带着缕缕清香从画里走出来,以超凡脱俗的身形样貌坦然面对世人。“白花莲子红花藕”,整幅画作,荷香满池,花开并蒂,莲蓬奉子,诗人的想象…
打破思维囚笼才能推陈出新
打破思维囚笼才能推陈出新
□杜洪毅
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寻求创新与突破,都要建立在知识体系的更新和思想升华的基础上。当前大写意花鸟画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与其说是受限于技巧、图式、题材等因素,不如说是因为书画工作者普遍存在的知识陈旧和思维封闭,才导致无法从僵化的笔墨语言中超脱出来。
作为传统中国画三科之一的花鸟画,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我们从宋徽宗赵佶的作品中就可看出,古人在追求写实性工整、精致方面早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明代徐渭和清代的朱耷、石涛、郑板桥、金农等人,则将水墨写意花鸟推向高潮。到了近代,吴昌硕、齐白石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同时,大胆将鲜艳色彩引入写意花鸟画中,…
杜洪毅水彩小品欣赏
杜洪毅《祈-1》 4K
杜洪毅《来者无徒》 4K
我称自己的这些小画为水彩画,只因是以水调和颜料绘制的,并不同于美术院校教授的那种水彩画。严格的说来,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绘画只以水为媒介剂。美术用品商店里出售的水彩、水粉、中国画颜料之所以只需用水调就行,是因为阿拉伯胶已被厂家预先加入了。
杜洪毅《绝顶小镇》 4K
杜洪毅《少女》 8K
因为水彩颜料只适合透明画法,为增强色彩覆盖力,自己在作画时其实还常常使用了中国画颜料和自制矿物颜料。所以,准确说来,这些小画应称作混合水彩或胶彩画比较合理。
杜洪毅《无题-之4》 4K
杜洪毅《留恋》
在作画…
杜洪毅雕塑小品欣赏
杜洪毅《懒得命名之八》
就像自己从未接受过正式绘画训练一样,也从未接受过任何雕塑技能训练。制作这些小品,一是因为手痒,二是为了亲身体验下创作的乐趣。
杜洪毅《懒得命名之五》
杜洪毅《懒得命名之九》
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也就没必要像学院派雕塑家那样严谨的搞创作。多是以直觉加自由联想开始,然后以自以为是的方式进行一番修饰。
杜洪毅《懒得命名之十六》
杜洪毅《懒得命名之七》
在材料选择上,同样是随意的。多为从身边最容易找到的原料入手,如木块、树枝、金属丝、纸、沙石等。当然,每件作品在使用材料上并不统一,也没有固定程式可循,尝试性成份…
画家亘未(刘兴)作品赏析
杜洪毅/文
在门派、山头林立的当代画坛,画家抛出各种离奇理念赚取噱头的现象并不少见,但真正能拿出别具一格作品者实在不算多。
与当下大多数从艺者试图以鸿篇巨幅来刺激观众视觉所不同的是,画家亘未(刘兴)的小幅作品很难说能给人带来多大心理冲击,却以其率意天真的笔墨语言和别致、独特的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绘画是建立于二维平面上的视觉语言表达,通常情况,画家们以透视变形和层层叠色的方式在平面维度营造立体效果。而亘未先生却一反传统作画方式,改以在多层宣纸上同时作画,再利用纸张叠加后呈现的透明效果来增加画面层次,并将以这种艺术语言创作的作品称为“千层画”。这…
制度松散是抄袭难绝之根源
□ 杜洪毅
这些年来国内的学术界剽窃事件、抄袭他人作品事件,再不是什么新鲜事,早让人变得麻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呢?
说到教职人员抄袭,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把责任推到职称评审和职位晋升制度上,天真地认为废除此类制度就不会有人剽窃了。事实上,西方国家也有职称制度(尽管与国内有所不同),却没有这么严重的抄袭之风。以学术论文和专著作为职称评审条件,出发点是对当事人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本非坏事。但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因此导致的学风问题只能说明评审程序上不够严格,而不是对这一制度的否定。即便没有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只要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