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勇

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独立财经评论撰稿人,已在《科技日报》、《香港文汇报》、《新京报》、《经济参考报》、《上海金融报》、《中国经济时报》、《成都商报》、《河南工人日报》、《经济晚报》、《城市金融报》、《黄冈日报》等纸质媒体发表经济、金融评论文章上百篇。

香港实施“同股不同权”对A股意义重大


  香港市场终于迎来了20年来最大变革!12月15日,港交所正式宣布拓宽现行上市公司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

  尽管在香港上市的估值低,但是周期短,而且可以预期,而如今又被港交所放开了“同股不同权”,将使得创始人管理起来更加灵活。因此,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香港上市,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说的那样,将会有利于增加香港市场对“新经济”类公司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来香港上市。

  因而,在得知港交作出的重大决定之后,一些内地企业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寻求去香港上市的渠道…

Read more

2018年还会延续“史上最严”监管模式吗?


  回顾2017年的中国股市,真可谓是金融业“史上最严”监管年。在这一年里,管理层的监管行为主要表现为: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件大幅增加,大额罚单不断开出,关停国内虚拟币交易所,资管新规的尘埃落定。从这一系列举动来看,管理层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整顿力度之大确实是史无前例的。

  监管令密集发布,大额罚单不断开出。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截至今日,金融监管部门先后一共出台了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过了2700件,罚没金额则是超过了80亿元。

  另外,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就在11月17日下发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可以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强监管姿态的延续体现。该…

Read more

当从严审核成为新常态,将带给市场参与者哪些“红利”?


 自从新发审委于10月17日履职以来,其在IPO审核通过率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被广大市场参与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


回顾新发审委履职以来的这一个月时间,其表现着实是不乏亮点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IPO审核通过率持续下降。自10月17日截止11月7日的数据显示,新发审委共审核了37家企业,有21家企业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56.76%,创下了自从2016年新股重启以来的最低点。


,“业绩为王”不再成为IPO项目的“护身符”。从审核的结果来看,不仅年实现净利润低于3000…

Read more

IPO通过率下降是表象,不将问题企业放进市场才是关键


  IPO的审核通过率高低,作为影响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一直都牵动着市场参与者的注意力。尤其是,作为IPO发审环节的把关者的新发审委,自10月17日正式走马上任以来,被市场参与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

  回顾新发审委自上任以来的表现,在IPO审核通过率问题上已经被贴上更加趋严的标签。

  新发审委10月17日首秀,5家企业上会审核,4家通过一家被否决,IPO审核通过率80%;10月31日,6家上会,2家通过4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33%;11月7日,6家上会,1家通过5家被否,IPO审核通过率16.67%。

  整个10月份,新发审委审核25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6家被否,3家暂缓…

Read more

新发审委带来亮点 IPO发审通过率会迎来拐点吗?


  最新数据显示,新发审委审核3家首发上会的企业有2家过会,发审通过率超过了60%。而就在日前,6家首发上会的企业有5家被否,仅仅只有16.67%的通过率。仅仅相隔几天的时间,发审通过率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就最新发审通过率的数据来看,似乎表现出了较大程度的回暖。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IPO审核通过率迎来了拐点。笔者并不认同。

  新发审委自10月17日正式履职以来,截至10月31日,新发审委一共审核了25家企业的IPO申请,这当中,有6家被否决,3家暂缓表决,16家获得通过,通过率只有64%。从2016年前三季度高达93.21%的审核通过率降低到当下的64%,不可谓之不惊人。

  这…

Read more

大资金大机构“明灯”,中小投资者该紧盯哪个?


  近期,有一种市场观点认为,对于一些中小投资者来说,与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炒股,还不如紧盯着大资金大机构的步伐,以求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预期。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大资金大机构,被作为投资“明灯”,其步伐引起了一些中小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而活跃着的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证金公司,正是这些被视为投资“明灯”的大资金大机构的代表。

  对于这些“明灯”代表,中小投资者该如何关注,如何选择把握呢?

  先说养老金。进入2017年以来,市场热议多时的养老金正式跨出了入市的门槛,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Read more

IPO审核通过率同比下降十个百分点多了还是少了?


  截止9月30日,证监会发审委今年以来一共审核了40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有328家获得通过,16家暂缓解决,8家取消审核,另有53家未获得通过。IPO审核通过率80.99%,相较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90.96%,同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不可不谓之大。

  证监会发布的IPO审核通过率公告,让笔者想起了证监会为IPO审核把关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就在今年8月中旬,针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将直接融资放到重要位置以后投资者所担心的IPO是否会进一步放宽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作出了“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防止企业带病上市”的表态…

Read more

IPO审核通过率下降传递了什么信号?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公告,根据《证券法》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规定,经中国证监会2017年第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决定,聘任63人为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证监会此举,引起了广大市场参与者对接下来IPO审核趋严与否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实际上,结合数据来看,截止9月30日,证监会发审委今年以来一共审核了40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有328家获得通过,16家暂缓解决,8家取消审核,另有53家未获得通过。IPO审核通过率80.99%,相较于去年全年的91.14%,下降了11个百分点,相较于去年全年,IPO审核通过率的下降不可不谓之大。

 …

Read more

近四成上市公司参与理财不是好现象


  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已有近830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数量5861只,累计购买规模约5442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占比高达25%,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将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用于生产经营的主业资金需求。

  在当前阶段“资产荒”的大背景之下,上市公司用5442亿元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去向,不外乎两种:其一,所有投资都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导致资金无处可投,在银行体系内打空转,从而在短期内推高M1的增速;其二,流向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这样一来,只会让房地产泡沫被进一步吹大,而实体经济领域根本没有…

Read more

把关IPO仅限于发审环节还不够


  日前,针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将直接融资放到重要位置以后投资者所担心的IPO是否会进一步放宽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与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按照“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的指导精神,证监会加大了IPO把关过程中发审环节的把关力度。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自今年1月份以来证监会已审核275家公司首发申请,37家被否,否决率13.45%,而2016年全年共计18家企业IP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