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郭川宝

对工程机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运用相关检测设备判断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液压及电控系统、工作装置等总成和零部件的故障,并进行排除;拆卸和装配需维修的工程机械主机、总成或部件;运用相关设备和技术修复工程机械零配件;对工程机械主机和系统性能进行调试。

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需要企业加强教育培训,关键是要构建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学习教育培训,要舍得花费人力、物力、财务来促进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最为关键是要积极倡导学习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育培训不仅是要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训员工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培育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没有对岗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有良好的工作绩效表现。二是要培育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员工勤于思考、关于钻研、积极思维…

Read more

激励的主要方式


  激励方式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劳保福利等,精神激励包括企业文化、情感沟通、榜样示范、期望激励、赞美激励等。薪酬分配、职务晋升激励是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这就需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从绩效目标的制订、过程的指挥、协调、沟通,绩效考核的实施的落实几个环节加强管理,最终落实绩效报酬。只有加强绩效管理,严格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促进绩效的提升,才是其根本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者和绩效考核人员应当是员工的“绩效伙伴”,而不是“监令官”。要把素质能力培训与业绩水平结合起来,综合评判员工…

Read more

企业综合评价系数


  企业综合评价系数能够作为集团企业对下属公司的评定基础,分数的高低能够近似的与企业综合评价一一对应。作为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企业的分类分档动态管理,促进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竞争活力。作为制定企业考核制度的重要依据,企业分类明确了企业规模及经营性质,为企业考核制度的制定及个性化考核方案,其中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制定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依据,按本实施设施分类的企业,其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经营者的基本年薪与分类结果挂钩,其中企业综合评价系数能够作为年薪制评价的基础。原属于利用工资总额来评价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分类分档的实际情况,由公司董事会制订公司员工的薪酬方案报集团企业审核后执行。分类…

Read more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在资本主义产生初期,企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小,其所有者同时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他们依据自己的判断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时,会计的任务主要是记录经济业务和计算损益,其内部管理职能基本上没有得到体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产业的影响,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的企业大量出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者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他们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为记账、算账提供经济信息,还要通过对会计账目和报表的审查达到查错防弊的目的。在这个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并对会计工作产…

Read more

国有企业管理的缺位问题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或者说全国人民,这么说可以,但实际上对于国家来说,其实不是一个确定的所有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国企一般是委任制,许多国企尤其是央企的领导者是政府官员的性质,如中石油、中石化等这些企业的老总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对于他们来说,两个因素决定了他们在任时不会有大的动作,一是他们的任期一般不会很长,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一旦任期期满,这些经营者便会去其他的地方高就,要么去企业,要么去政府,所以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短期利益,或者说是自己在任期间的利益。假设一个项目,需要5年后才能盈利,5年之内这个项目都是亏损的,而决策者估计的在这个企业的任职期间…

Read more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大家在分析公司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事实,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区别。企业所有者,就是股东,只有股东才是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大股东和小股东,也包括散户。而企业的经营者,是指企业的经营层,即董事长、总经理等经营管理者,一般来说经营者和所有者是分开的,当然,也有许多经营者和所有者是统一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家族企业。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所有者,如果这个主人有能力自己掌管这个家庭的所有事物,则自己来打理,于是他既是所有者,也是经营者;如果他想雇佣一个管家来管理,则管家是经营者,主人就是所有者。从人的经济性考虑,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存的,于是股东的本质就是代表股东的利益,其…

Read more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企业管理二重性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表现在一方面,它是劳动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它又是对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进行的管理、监督和调节,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表现在:一方面,它的一般性质仍然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它的特殊性质就在于,管理的权力属于劳动者,管理…

Read more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像盖房子一样,首先选择好主梁,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导致不良后果。另外要打好基础,房子才会牢固,有时候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偏偏在过程中就忽略了这些细节,导致功亏一篑,再去补救,却不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件衣服,破了个洞,再高的织补师也无法让他彻底复原,虽然从正面上来看几乎是天衣无缝,可是里面还是伤痕累累。进而也告诫我们,经历过风雨的人,体验了其中的艰辛,在做出新的项目…

Read more

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


  民营化的结果应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合理回报率的国有资产组合,这个国有资产组合应该用完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纳入到国家预算体系当中,并能惠及国民。到那个时候,高度收缩的国有部门将不再构成严重的资源配置扭曲和公平竞争妨害,中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将得以确立。在民营化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执行防止趁机掠夺国有资产的各项法规制度。同时应该保持警醒的是,对于那些民营化之后的企业,以及越来越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并不能指望民营机制可以消除所有的负面问题。恰恰相反,民营有民营的毛病,就像国有也有国有的毛病一样,改革实际上是权衡一个相比较而言更好的结果。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

Read more

国企的民营化选择


  央企母公司的法人整体改制,可以走法人整体上市这条路,但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提供公共产品等少数特殊行业的企业之外,还是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在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思想应该更加解放。在此基础上,大力改革公司治理。那些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会完全民营化,可能长期保持一种混合所有制状态,但要提高国有股的流动性和证券化程度,从而改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就长期趋势而言,应该是产权民间化、治理商业化。当然,民营化不是全盘私有化。有少数国企可能暂时不太适宜推行全局性的民营化产权改革。这包括三类企业。第一类是自然垄断,包括电网、基础电信和一些公用事业(自来水、燃气等);第二种是关系国家安全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