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柳哲

柳哲,1970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东柳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被媒体誉为“北大游学代言人”、“北大旁听十年熬成的学者”、“著名姓氏文化专家”、“曹聚仁研究专家”等。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京城游学堂 柳哲 邮编:100093 QQ:130518188 13051818154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何燮侯:一位被遗忘的北大老校长


燮侯:一位被遗忘的北大老校长
——纪念北大老校长何燮侯逝世45周年
 
(1878 — 1961)
今天(4月21日)是北大老校长何燮侯逝世45周年,发表此文,作为纪念。
在北大游学10年,近年才知道北大历史上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北大老校长何燮侯,真是遗憾。教师节临近了,写此小文以示对北大老校长何燮侯先生的缅怀之情。大约在2001年后半年,我见到了来自美国的华侨、美国孙中山慈善信托基金代表唐崇昭博士,她曾与我谈及他的外祖父是北大老校长,当时我有些将信将疑,我在北大多年,一位北大老校长难道会闻所未闻吗?因此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连北大老校长的名字也没问。直到今年,…

Read more

任继愈先生的一封遗札


任继愈先生的一封遗札

柳哲

 

学界泰斗任继愈先生于一个月前的711日,驾鹤西去,一代大儒,遽然去世,不啻巨星陨落,天地同悲。

受过任先生恩泽的人,都无比的悲恸。我在整理资料时,竟然发现了任先生于11年前写给我的一封旧信,披览一过,有很多感慨!

信写得不长,仅仅一页纸,任先生的严谨治学的风格却跃然纸上。

记得当时我还在北大出版社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筹备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我曾写信给北大校友、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请求他的支持。

去信不久,就收到了任先生的亲笔回信,他对曹聚仁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建议由“文艺、文学研究界的同仁发起&rdq…

Read more

我的曹聚仁情结


我的曹聚仁情结

——纪念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37周年

                      北京· 柳哲

今年72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37年前的1972723,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镜湖医院病逝,享年72岁。

我的生命里,因有了曹聚仁,不再苍白而枯寂;我的生命里,因有了曹聚仁,坎坷却富有诗意!

一位农村青年,追随先哲曹聚仁的足…

Read more

名师风范:侯仁之先生的清泪


名师风范:侯仁之先生的清泪

柳哲

 

    侯仁之先生,是北大的资深教授,今年98岁,与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同龄,他是目前硕果仅存的北大地学界的泰斗。

    我在北大游学13年,侯先生的讲座听过几次,却不多,偶尔见个面,仅仅问候一下,也没有聆听教诲的机会。大约在2000年前后,北大出版社的编审梁惠陵女士送样书去侯先生家,我有幸陪同去过燕南园,得以一睹侯先生夫妇的德容,惜未深谈,至今引以为憾。

    之后,每每走过燕南园,我都会深情地看一眼侯先生的家门,没有再去登门拜访,…

Read more

从季羡林曾在北大旁听说起


从季羡林曾在北大旁听说起
柳哲
北大资深教授、学界泰斗季羡林于7月11日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可谓巨星陨落,天地同悲.北大设立灵堂,膜拜祭奠者络绎不绝.
我们很难想象作为北大学界泰斗的季羡林,早年曾一度在北大旁听,是位不折不扣的北大“偷听生”.
季羡林晚年在回忆文章中曾谈及这段往事:“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华我都被录取,一时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北大和清华,对我来说,却成了鱼与熊掌。何去何从?一时成了挠头的问题。我左考虑,右考虑,总难以下这一步棋。当时‘留学热’不亚于今天,我未能免俗。如果从留学这个角度来考虑,清华似…

Read more

北大旁听答问十题


北大旁听答问十题
柳哲

近期,全国各地的网友接二连三来电话、QQ或发邮件给我,咨询北大旁听的有关问题。我虽热心一一给予答复,但也不免回答不周全。最近我也忙于家里家外的事情,很少有闲暇来详细回答网友的问题,现不揣浅陋,写成《北大旁听答问十题》,供游学者参考!

一、北大旁听传统起于何时?北大出过哪些通过旁听而成名的历史名人?
一般来说,北大旁听兴盛于蔡元培主校北大时期。北大允许校外人士到北大参访交流或旁听,时间当可追溯到更早,留待日后有暇再作考证。
蔡元培掌校北大后, 允许校外人士旁听,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郑振铎等北大教授,都先后都积极响应,留下了许多佳话。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