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宁 / 张茉楠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2013年1月至11月服务进出口总额4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200亿美元,同比增幅在11%以上。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仅为0.6%,2012年该比例已达到5.6%,居全球第三位。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还处于严重失衡的局面。
我国的服务贸易不仅量小而且质低,未来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
…
作者文章归档:张茉楠

跟踪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走势,国际资本流向等研究。
中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还缺什么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6万亿美元,货物贸易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已基本成定局,然而,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中国还远远落后,这个差距就来自于服务贸易。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必须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层次的重要抓手,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商务部初步统计,2013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200亿美元,同比增幅在11%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不仅量小而且质低,未来升级空间巨…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三大分化风险
2012年以来,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集聚期,须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性和分化风险。
出口与全球经济复苏分化
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与中国出口出现“脱钩”迹象。2013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能普遍增强,各国经济相较于原有增长格局出现程度不同调整。从美国经济复苏情况看,美国经济产出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使美国经济逐步走上可持续的复苏之路,去年三季度GDP增长4.1%,创两年半新高。特别是“能源独立”战略以及页岩气革命带来全球能源格局和美国制造业深刻变化。在美国能…
存款保险制度有三大效应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存在“道德风险”的、全额赔付的“隐性”存款保险,如何将政府隐性担保机制真正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跃。
周小川行长曾经归纳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八大条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首先一个条件是要有财务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 事实上,进入2013年,央行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愿望,而当前更是箭在弦上。
毋庸置疑,利率市场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金融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绝不仅仅是放…
中国离真正的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有多远?
“贸易就是世界话语权”,但贸易体量和规模绝不等于话语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这是我国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真实的状况真的是如此吗?
自2009年起,中国晋升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而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现有的以进出口产品总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已无法准确地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失衡格局,因为如今…
应成立地方坏账银行 打破政府隐性担保体制
从根本上讲,债务的本质是对信用的过度透支,高债务无论对于哪一个国家都是跨不过去“悬崖”。因此,如何化解债务风险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难题。
当前,中国债务金融风险不断上升,而解决思路似乎主要是按照“去杠杆”、“去债务”的方式,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实体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和整个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紧张。事实上,治病必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无论地方政府的规模是大是小,集中还款风险都近在咫尺。从资金结构来看,地方政府贷款中54%的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到2015年期间,大量地…
须高度重视股市上涨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2013年沪指全年跌6.95%,相比之下,美国道琼斯指数大涨26%,日经指数暴涨57%。A股市场与发达经济体股市再次走出严重背离和分化,而近期,受到资本市场IPO重启以及资金面骤紧的冲击,2014年开局A股市场再次跌跌不休。
本质而言,宏观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对于当前股市持续低迷的中国而言,必须深刻反思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防止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透支和挤出;另一方面,必须让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好务,并促进实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股票市场一手连着财富创造,一手连着财富分配。股票市场相对其他市场是最市场化的市场,也是最能对货币政策和宏…
中国突然消失的货币流动性
中国的流动性是多还是少,这似乎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是不断激增的外汇占款,一面却又是市场和银行间短期利率的大幅飙升,中国缘何出现这样的流动性悖论?
其实,中国的流动性存在着严重地结构性问题,流动性失衡问题十分严重。
从货币存量上看,中国流动性仍比较充裕,中国信贷规模当前居全球第一,中国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是世界第一货币发行大国;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0.7。当前,中国企业信贷占GDP比重达到130%。中国社会的信贷杠杆在2008年之前的若干年一直都维持在150%的水平上,且波动幅度不大。
特别…
从托宾Q效应看沪深股市重振之道
作为一国最为重要金融市场的资本市场(没有之一),要想服务好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必须确保自身的繁荣和壮大。然而在中国,这似乎已变成了一种奢望。2013年沪指全年跌6.75%,连续四年熊冠全球,中国股市与发达经济体股市再次严重背离和分化。而在IPO重新开闸以及资金面趋紧的冲击下,2014年沪深股市开局,行情仍是一片惨淡。
多年来,围绕着究竟是经济增长利好股市,还是股市繁荣利好经济增长的话题,各方始终争论不休。而事实上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晴雨表”关系,股市对经济也会有反作用。股市健康繁荣,能对经济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否则,会产生反向阻碍作用…
利率上升背后的庞氏融资风险
当前来看,中国实际利率大幅上升背后所反映出的结构失衡与金融脆弱性远比利率上升本身更值得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讲,利率上升并不是风险的原因而是结果。事实上,2008年以来,金融体系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性越来越达成共识,这其中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对金融不稳定本质的阐述尤为深刻。
根本而言,周期性金融危机其实就是流动性在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进行动态配置并逐渐失衡的过程。明斯基的卓越贡献在于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体系,从“货币面纱”转向“融资面纱”,从关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