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茉楠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跟踪国际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走势,国际资本流向等研究。

提高资本效率须着手五方面改革


  一国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比较高效率的制度供给,面对中国资本形成效率恶化,以及债务率急速上升的状况,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中国资本形成和配置效率,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已经刻不容缓。

  最近5年中国资本效率持续下降。我们利用投资产出弹性来测算投资效率 (投资效率常用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来衡量,表示增加单位总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存量,即ICOR=当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增加值,数值越高表示投资产出效率越低)。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产出弹性逐年下降,已由2002年的4.1降至2008年和2012年的3.2和1.8,单位投资所带来的单位GDP增量下滑,资金周转大幅放缓…

Read more

避免风险叠加 回旋余地在哪儿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平台转换期和改革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主要基调是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风险叠加导致经济过快“下台阶”,未来我们的回旋余地到底在哪里?

巧妙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问题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隐患之一。解决地方债务困境,应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建立综合金融平台和长效融资机制,巧妙化解债务偿付压力,创新融资方式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创新举债机制。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将城市公用事业所有权、经营权和养护…

Read more

在新增长模式下着力提高资本形成效率


  一国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比较高效率的制度供给,面对中国资本形成效率恶化,以及债务率急速上升的状况,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资本形成和配置效率,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刻不容缓。

  固定资产投资率与投资边际产出出现严重分化

  最近五年中国资本效率持续下降。笔者利用投资产出弹性来测算投资效率(投资效率常用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来衡量,表示增加单位总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存量,即ICOR=当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增加值,数值越高表示投资产出效率越低)。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产出弹性逐年下降,已由2002年的4.1降至2008年和2012年的3.2和1.8,单位投资所…

Read more

人民币持续贬值风险不可低估


  由于汇率与资产价格有很大相关性,短期内汇率大幅动荡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危险的信号。最近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持续下跌,对此及其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绝不可低估。

  2月中旬以来,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及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一改近几年“升升不息”的态势,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跟随中间价连续收跌,特别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波动加大,并创下年内新低,自1月中旬至今跌幅已达2.3%左右。

  人民币走势出现“反转”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央行主动干预”的结果。事实上,在贬值过程中,人民币…

Read more

重振资本市场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平台转换期和改革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主要基调是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风险叠加导致经济过快“下台阶”。

  2014年是融资年,前期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并且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高利率环境下的“去杠杆”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存量的债务压力。特别是近一段时期,有关房地产开发商大幅降价、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以及局部地方债/影子银行资金链可能断裂等风险都对货币金融政策提出挑战。因此,管控金融风险,激发市场活力,必须“稳定预期”、“集聚士气&r…

Read more

还原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真相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这是我国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然而,经济全球化早已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现有的以进出口产品总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已无法准确地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失衡格局,因为如今一国贸易的真实情况并非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而是更集中反映在一国所创造的增加值上。

  事实上,面对全球价值链主导贸易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当前依据原产地原则进行的传统总量贸易统计有许多弊端,导…

Read more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修复资产负债表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等的必经过程。然而,去杠杆的进程可以被管理得很好,也可能很差,甚至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冲击,这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自从2012年启动的“去杠杆”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影响金融和流动性格局。2013年1月份,中国金融数据变得“扑朔迷离”,一些数据彼此分歧甚至走势向左,“社融扩张,货币失速”成为当前的突出特征。

  央行最新金融月报显示, 1 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58 万亿元,比去年12月…

Read more

“去杠杆”最终途径:重构债务融资模式


  事实已证明,金融运行似并不遵从万有引力定律。减少债务,“去杠杆化”要比增加债务艰难得多。对于几乎所有的国家,“去杠杆化”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去杠杆化”,除了美、德两国,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成功,有的甚至出现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在我国,“去杠杆”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债务与资产之间的置换,具体而言,大致有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以股权融资替代债务融资三种思路。

  国际经验表明,管理好“杠杆&rd…

Read more

债务增减 上山要比下山易


  去杠杆化,修复资产负债表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后的必经过程。然而,去杠杆的进程可以被管理得很好,也可能很差,甚至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冲击,这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次重大挑战。

  2012年启动的“去杠杆”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影响金融和流动性格局。1月份,中国金融数据变得“扑朔迷离”,一些数据彼此分歧甚至走势相左,“社融扩张,货币失速”成为当前的突出特征。

  央行最新金融月报显示,1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比去年12月猛增1.33万亿元,甚…

Read more

新兴经济体为何集体陷入“调整期”


  2013年,全球经济在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的洗礼、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的冲击之后,终于露出复苏的曙光。然而,发达经济体增长格局的反转与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复苏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分化。2014年初以来,以“脆弱五国”(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为代表受到较大冲击。

  过去5年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经济关联度显著上升,经济周期呈现同步化特征。然而,2013年上半年以来,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版图呈现“北升南降”格局,国际金融市场因此也出现“北强南弱”局面。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内生动力普遍增强,随着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