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多名等待器官移植的美国病人正面临着与时间赛跑的危险。大多数器官只能在体外保存4至24小时,这加剧了捐助者的长期短缺。根据国家肾脏基金会的数据,2008年,6684名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期间死去。
一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希望能够改变那些令人沮丧的统计数字。心外科副教授赫尔门特•萨特(Hemant Thatte)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液体,可使器官的体外保存延长到10天。萨特的实验室设计了21种化合物的配方,他们认为,这些化合物将减缓细胞恶化。
“我们的全部目标就是维持器官的代谢水平,而不必降低维护系统的温度”,萨特解释说。 “它…
作者文章归档:于海涛

跨网追捕H1N1
下一个流感季节到来时,挖掘Facebook、Twitter和谷歌新闻之类的网站或许可以为追踪H1N1传播状况提供一条捷径,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疾病控制与防御中心(CDC)等官方机构的报告来得更快。这个主意来自新一代的疾病监控工具,包括“健康地图”,一个搜集网络上官方与非官方新闻,从而实现几乎实时的病毒追踪的交互式在线系统
去年的全球A型流感H1N1大爆发期间,健康地图成功获得该疾病最早的报告之一,远早于政府部门确认此次大爆发的时间。研究人员在2009年整个流感季节期间持续运行该系统,发现放眼各国平均情况,官方确诊H1N1病毒的时间比非官方报告疑似病…
准晶体折桂
丹•谢特曼(Dan Shechtman)是海法•泰克尼恩以色列理工学院(Haifa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菲利普•托比亚斯(Philip Tobias)材料工程教授,上周荣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发现了准晶体(quasicrystals),这种形式的物质具有的原子结构,以前认为是不可能的。
1982年,谢特曼发现了一种新的原子结构,当时,他正在研究迅速冷却的铝锰混合物。不像一般晶体那样,有一个有序、重复的结构,这种材料包含的模式,从来不重复。自那时以来,许多其他类型的准晶体已经被发…
强电场使液体变固体
物理学家模拟演示,在足够强的电场影响下,某些材料液滴会发生凝固,形成晶体,温度和压力条件相当于液滴的无场条件。这种电场诱导相变被称为电结晶(electrocrystallization)
搞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是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这项研究已出现在网上,而且已排好时间,要做特稿和封面文章,刊登在《物理化学杂志C》(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第42 期115卷。
“我们表明,强电场可以诱导相变,但不改变热力学参数,”乌兹•兰德曼(Uzi L…
新型人工肌肉扭力超前
研究人员已经创造出的人造肌肉,扭矩多了1000倍,这是对比过去制成的任何适当材料而言,这一进展证明可用于机器人和假肢。
人工肌的制备,通常采用聚合物和金属,它们可以改变大小和形状。但要真正有用,这些材料就需要在接通电流时扭转或旋转,而迄今为止,很少有这样的成品材料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新的肌肉,也就是碳纳米管纤维,可以纺成纱线,产生的扭矩或扭力和商用电动马达一样大。
“这是了不起的,”詹姆斯•托尔(James Tour)说,他是莱斯大学(James Tour)化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没有参与这项工作。“纤维有这样的…
计算机自动重新布线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可以“引导”电流。这一进展可能会带来一种计算机,可以简单地重新配置内部布线,成为一台完全不同的设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由于电子设备做得越来越小,制备电路的材料开始失去它们的属性,并开始受制于量子力学现象。因为遇到这个物理障碍,许多科学家就开始把电路制成多个维度,比如一个叠一个地堆叠组件。
西北大学的研究小组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他们制成了可重构的电子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重新安排自身,在不同的时间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
“我们新的…
自我复制工艺生成新材料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人造结构,可以自我复制,这个工艺有可能带来新型材料。在自然界中,自我复制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但人工自我复制一直难以捉摸。这一新发现是第一步,将走向整体工艺的自我复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随意设计的种子。这些种子取自DNA多面体模序(tile motifs),作为字母,排列拼出特定的单词。复制过程保存了字母序列和种子的形状,因为需要这一信息产生下一代。
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来自纽约大学化学和物理系,以及软物质研究中心,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这一工艺很有希望创造新的材料。DNA是一种强大…
一键转换新材料软硬状态
世界首次演示:有一种材料,改变其强度只需要触摸一下按键。这种转变的实现,只需几秒钟,就可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因此,举例而言,硬而脆的物质可以变得柔软可塑。使这项研发具有革命性的,是这种转变可以通过电信号控制。
这项世界首创起源于汉堡。雅格•维米勒(Jörg Weißmüller)是一位材料科学家,在德国汉堡理工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Hamburg)和亥姆霍兹吉斯达中心(Helmholtz Center Geesthacht)工作,他已经开展了这项突破性的研究工作,合作的同事来自中国沈阳金属研究所(Inst…
打造最佳热电材料
从中子角度分析导热体背后的原子动力学,有助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热电材料如何工作。这一分析可以推动开发更广泛的产品,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研究人员做实验时,采用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两个中子设施,就是散裂中子源(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和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他们要了解,碲化铅(lead telluride)这种材料虽然分子结构类似普通食盐,但为什么具有非常低的热导率,或热损失率,这一属性使碲化铅成为一种引…
数层石墨烯升华性能
纳米科技中心(CNST:Center for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导的一项合作是与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和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进行的,他们计算出,几层石墨烯中,不同层电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如何影响顶层的属性。
石墨烯首次从散装石墨中提取出来是在2004年,从那时候起,它一直处于重大科学进步和技术开发的中心。
有一种特别有希望的材料,就是石墨烯生长在碳化硅(SiC)晶体表面,这需要从基质中升华硅,通常会生长出数层石墨烯薄片。
不同于石墨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