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建平

欢迎交流经济学研究心得

金融企业和货币当局的博弈


货币本来是为了交易便利的,不是为了囤积之用的,但是厂商活动包括商业银行的活动的目的却是货币增殖即囤积货币,所以之前有帖说商业银行本不应该存在。因为它是手段和目标不一致的组织,即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是以货币流动性为手段达到货币非流动性之目标。如此说来,商业银行不过是厂商的一个特殊行业,厂商也不应该存在了,但是非金融业的厂商是利用非货币商品作道具来谋求货币增殖,所以,还不能一概而论。金融企业的这个问题大概就是货币经济的根源问题所在——自从货币异化产生出货币拜物教之后,货币经济体系危机的种子就开始萌发了。

 

货币当局控制利率,但是金融机构用种种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对…

Read more

谁承担了道德风险?


在经济学当中,保险业经常被用来作为讲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之类的问题的例子。“道德风险”通常指“经济活动者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有意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简言之就是一种主观故意的“损人利己”。

经济学原本是认同道德风险是无处不在而且是双向的,然而经济学书本上举出的例子在不否认其广泛存在的同时,基本上是默认厂商一方承担了源自居民道德缺失而形成的道德风险。例如参加人寿保险的投保人隐瞒自己的健康实情、投保人放任事件发生的不作为、投保人隐瞒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贷款…

Read more

企业竞争中的弱胜强汰


 

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其实,企业竞争中与优胜劣汰相反的劣胜优汰是一种常见现象。

对管理的投入构成成品的成本的一部分,增加成本会向上推挤利润空间,最终导致价格期望上升,当然,管理的提升会带来产品性能的提升。管理方面的投入在对产品性价比的提升方面会表现出经济学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即初期的少许投入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再后来的巨大投入只能换来少许的进步和改善。因此一般说来,管理费用和产品的性价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来表述。

正因为如此,一些中小企业施行的不是持续提高的管理思路,而是把一定程度的由于弱管理而造成的混乱当做一个可…

Read more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最近几年,关于企业管理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

Read more

不懂“劳动”的人如何过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又来了。

劳动节,顾名思义是劳动者的节日。但是问题没那么简单,因为连谁是劳动者还都搞不清楚。大家都在过节,都默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劳动者,在过着自己的节日。每个人都把劳动者的标签贴在自己的脸上,“劳动者”身份成了争相拥有的香饽饽。

某青年蹬三轮车养家糊口,现在成了名校的博士生,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名校不该录用他,把博士称号也糟蹋了。

某艺人给很多人带了的欢笑,被所在单位的当地评为劳模,舆论又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艺人不是劳动者,不应该被评为劳模。

这些争执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谁是劳动者。或者说,归根结底地,什么是劳动。

这个其…

Read more

企业制度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金融危机当然与货币体系自身的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也和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很深的联系。本帖我们就来看看实业领域的问题和这次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的定义是:“有企图的事业,是有灵魂的赚钱机器,是资源的转化体”。德鲁克对这个私有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有着高度的赞誉,称赞“企业是人类的杰作,广义的社会支柱,是一部拥有不竭的巨大潜力的发动机,它肩负着我们的梦想重荷”。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是&ldquo…

Read more

经济学家把死钱称为“高能货币”


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基于储蓄而被货币当局强行冻结的货币量,即把存款按照一定比例——准备金率——冻结起来而不容许用于贷款,这样做的理由据说是以备出现存款人大规模提款情况时付款之用。

准备金当然是现钞,这一点应该勿庸置疑,否则就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以及如何应对挤兑了。

我们常有耳闻,粮食企业为了应付国家战略储备要求,可以用虚假的库存应付,不过这个招数自古就有。而我们无从得知,在各个商业银行的库房里,究竟有没有这么一堆货币存在那里确实是用以挤兑支付的?还是如同粮仓里的虚假库存一样,仅仅是一个稳定民心的骗局?

我们不妨假定真的有这么一笔现金就躺在各…

Read more

金融危机,有毒资产与救市


金融出了问题,金融资产当中有了“有毒资产”,毒性发作导致危机爆发。藉此,从官员到学者,对如何处理“有毒”的金融资产问题开始各施己招,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从无限注资到“收购毒资”,但到目前为止似乎都还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

真正的解毒良药在哪里?想找药首先要了解有毒资产的毒性和药理机制,否则是急病乱投医。之所以推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没有起到药到病除的疗效,说明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政治家们还不知道它的病根何在,当然,他们有推诿之词,说这是政策效应的滞后。

原则但不实际的泛泛之谈很容易,几乎有一点经济学感觉的人都会想到,故…

Read more

鱼与熊掌兼得之术:保民生与保增长如何兼顾?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评论闭幕的今年两会时说:“中国将‘保增长’与‘保民生’挂钩是实现经济转型战略的前奏”。“保增长”的确在两会上被称为“最强音”。

这里涉及到三个中心词汇:“保增长”、“保民生”,与“经济转型”。

“保增长”即大家已经熟知的“保八”,即2009年中国GDP增幅不低于8%;“保民生”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完善全民社…

Read more

产业化就是异化


     教育产业化就是背弃师德,把教书育人变成一个赚钱的行当。以普及高等教育满足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幌子之下,大学城遍地开花拔地而起,高等教育最终演变为低等的高价教育,变成房地产的一个借口和契机。

文化产业化就是对文明的阉割,就是糟蹋文化,就是迎合世俗。我们最近二三十年间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文化”不过是被“经济”踩在脚下的台子。最终留给我们的是被践踏的文化和以文化的名义横行的糟粕以及在践踏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和“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