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曾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银行评级评优办公室主任、《新金融》期刊主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流程银行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流动性和盈利双重压力下的银行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贷款增长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盈利能力下降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当前应高度关注流动性和盈利双重压力下的银行风险,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一、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中小银行应引起关注

  在2013年货币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事件后,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均提高了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近年来市场整体流动性状况保持合理适度。但2017年以来,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再次引起了市场警觉。

  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是近期流动性承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出…

Read more

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平稳运行 货币政策不紧不松


  1.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有喜有忧今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总体上看逐渐改善。美国经济相对平稳。2017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意外下跌,随着终端消费需求改善,私人部门投资回暖,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速可能回升至2%以上。美国经济鲜亮的数据背后存在隐忧。当前失业率降到2001年以来的最低,但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说明存在大量隐性失业。6月美联储开启年内第二次加息,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前提下,下半年还会有一次加息,今年年末美联储可能缩表。欧洲经济黑天鹅风险下降,民粹主义势头趋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投资信心指数和经济景气指数上升,欧洲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但未来英国脱欧后续影响将持…

Read more

适当减少一二线城市郊区耕地将有效遏制房价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购房需求必然持续大幅增长。一、二线城市产业基础较好,市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通常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首次置业需求通常会持续较为旺盛。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大城市居民通常收入增长显著且平稳,改善性购房需求也会持续增长。而房价长期以来居高不下且周期性大幅上涨,加上货币投放过度,又刺激了较大的交易性和投资性需求,对房价上涨推波助澜。十多年来,有关方面在抑制需求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却很不如人意。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顺应市场供求关系,在合理管理需求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增加住房供给,平抑房价过快上涨呢?但事…

Read more

要避免产生新的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的宏观金融管理,应该突出一个“稳”字,稳字当头。我国宏观金融调控领域有两大支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无论从这两个支柱的哪一方面去看,接下来求稳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目标。所谓求稳至少是寻求三个方面的平衡,即降杠杆、金融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要达成这种平衡需要三者兼顾,不能只顾其中某个方面而忽视其他两个方面,摁下葫芦浮起瓢。

  降杠杆的同时要保持金融稳定

  当前降杠杆正在大力度地向前推进。我认为去杠杆的真实含义是降杠杆,因为杠杆不可能没有,存在适度的杠杆是合理的。一个阶段以来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金融业杠杆率却迅速攀升。…

Read more

房价问题是部分大城市的问题 不是全局性问题


  长期以来,伴随着部分城市房价周期性持续大幅上涨,人们热切期盼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尽早出台。但迄今为止,依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200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有节奏的涨价史,也是一部左右为难和被动少效的价格调控史。在需求方的调控来看,可以说十八般兵器都已上阵,但效果却依然十分不如人意,而调控仍乐此不疲。事实已经证明,部分城市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需求方面,而在于供给侧。

  一、房价高涨的实质问题是供给侧“作茧自缚”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购房需求必然持续大幅增长。一、二线城市…

Read more

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客观依据不足


  北京时间24日上午,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长期债务评级由Aa3下调至A1,展望从负面调整至稳定,而短期债务评级则继续保持最高级不变。穆迪称,在此次调降评级中所反映的预期是随着潜在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财政状况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削弱,经济层面的债务水平将继续上升。穆迪认为,预计在2018年底前,政府直接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将逐步升向40%,到2020年底时将接近45%。未来五年的潜在增长率将降至近5%的水平。

  通过分析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我们认为其客观依据不足。

  1.经济体总体负债水平不高

  从政府部门的负债来看,穆迪认为2018年底中国政府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升至40…

Read more

2017年经济或“前高后低”,“去杠杆”需把握好力度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呈现四个维度的“前高后低”格局。此外,“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在经济增长依然存在较为明显压力的背景下,在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情况下,需要把握好政策的调节力度。

  预判经济“前高后低”

  一季度经济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在连平看来,经济增速回升主要有四方面因素:投资回升拉动、出口回暖带动、金融加杠杆推动以及PPI涨价带动。

  谈及对于宏观经济走向的预判,连平认为,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呈现四个“前高后低”:首先,基建投资年初受计划和金融支持推动…

Read more

“债券通”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


  5月16日,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联合公告,正式批准实施香港与内地“债券通”,现阶段拟先开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境外投资者经香港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再择机适时开通“南向通”。此举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债券通”将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发挥重要作用

  “债券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稳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是我国既定战略。作为托管量和债券余额均处在全球前列的中国债券市场来说,逐步扩大…

Read more

我国税费负担比美国重 且税改力度与幅度不足 部分税种可能还会加税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将政策中心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正在兴起新一轮减税潮流,美国是领头羊。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出大幅减税方案,英国政府、法国总统热门竞选人以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减税立法,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宣布了减税计划。

  相较而言,我国的减税措施力度不大,除了营改增以外并未涉及税制的实质性改革,更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今年2月企业所得税法修正并未下调税率,各界期待已久的个税改革也未列入今年立法计划。考虑到美国税改将可能导致主要经济体在全球竞争力的重塑,中国有必要在税制改革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在新的全球竞争中失去先机。

Read more

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从2016年四季度以来,多数经济指标趋向改善,有些指标的表现好于预期,生产和需求都有回暖,短期内总体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从中长期看,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并使之落到实处,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培育新动能需要深度推进改革和转型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进程中,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我国区域之间差距很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回旋余地较大。

  虽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依然较大,但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经济高增速的做法可取。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能的基础上,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