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田鹏

因为关注“为什么日本的地价高、工资高、基础设施费用高如高速路费高、生活成本高如米价高,却生产出又便宜又好的车”而矢志于管理学的研究:从生产方式到管理模式并逐步演变为思维方式。
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问题思维的重要性:没有问题何谈智慧?!从而决心做“改变积累智慧方式”的铺路人

追求从容地创造价值之4:带有怀疑甚至是否定的购买行为


      当企业决策者购买咨询服务的时候,就表现出他们对很多问题不满意,对很多管理者所采取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满意,对一系列久拖不决的事情不满意……但另一方面,大多数购买咨询服务的企业,在项目之初,往往不能很准确的描述出问题,以及更难富有逻辑的诠释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他们往往用一系列的现象,用管理者一系列的优缺点,也就是用一系列的愿望、现象、情绪来代替这些关键的描述。
       就以管理者的优缺点来举例就能看清楚,当曾经被认为的优点,遭遇…

Read more

追求从容地创造价值之3:咨询服务的特殊性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其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是需要咨询服务的,这就是:因为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技术革新越来越快,竞争的内容和形势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必须用组织的形势面对挑战,而非强调个人的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更多经历是放在应对一系列的具体挑战中,而体系的建立,用100多年前人类总结的经验来描述的话: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经验,都不科学,甚至都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
  …

Read more

追求从容地创造价值之2:咨询师不能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语言


    很多人认为咨询师很能说,当然咨询师必须能说,必须把很多事情说清楚,但咨询师必须更能做,如果只能说,那咨询师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的。毕竟,即使咨询师说的再清楚,面对一个与自己的经验思维完全不同的对象时,咨询师也会变得极其苍白,甚至,再多数情况下往往被曲解。因此,咨询师是需要完成对对方个人的整体评价,完成对所要实施项目的整体评价,之后才能通过事,通过方法,通过预见来实施影响,来让当时人自身产生体会。这也就是所谓的共同实践。

   没有共同实践,彼此就很难有共同语言,就很难真正做到彼此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咨询师仅仅强调自己说过…

Read more

追求从容地创造价值之1:咨询项目最终要留给企业的是什么


没有哪家企业会在某一个问题上,会在某一个项目上持续的购买咨询服务,换句话说,企业购买咨询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某些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从而摆脱对这类咨询的进一步的需求。
因此,一个富有价值的咨询项目是要留给企业某种东西,使得企业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获得根本的解决。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咨询工作的目的到底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发现机会,来帮助企业改善思维方式,甚至是建立一种持续改善思维方式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呢?答案肯定是后者。
思维方式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思维方式绝对不是可以仅借助简单的实践就可以来完成的。
要想持续的改善思维就需要有一套体系,让人们的实践具有更多的逻…

Read more

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


 

 
 
不论对于人类整体,还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发展和进步其实是基本的生存方式。
如果我们承认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么就必须承认——不论对于人类整体,还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发展和进步其实是基本的生存方式。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现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和较量过程中,其二是体现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过程中。
分析上述两个过程,不难看到这样的事实——没有发展和进步,就丧失生存的资格和机会,换言之就是,要生存就必须掌握进步和发展的方法,就必须使这种方法持续有效,正所谓“发展才是…

Read more

如何让管理者区分现象和情绪


 

如何让管理者区分现象和情绪
 
 
思维质量决定一切
 
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自信,需要机遇,需要学习。本书无意否认这一切,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没有自信,没有机遇,没有学习,更没有成功。
很多人坚信:没有目标,就没有一切。本书却认为:没有方法,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目标。本书同时还特别强调:所有的方法,都必须伴随问题而生,没有问题,方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然而,问题又是什么呢?
问题是智慧和财富之源;问题是比较的产物。没有比较就没有问题,即使面对同样的现象,在不同的比较下也将看到不同的问题。
于是就引出了一个…

Read more

岗位和工资的认识


 

 
 
面试的技巧第一,就要看清楚岗位和工资的关系
第一:所有的求职者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高越好,但是当面试的时候,对彼此的谈话的内容、气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有了一种很好的气氛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争取工资重要还是争取岗位重要呢?在我面试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求职者到都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两者的重要性。
第二:如果你先争取了岗位,三天之后你把事情弄明白了,你走了,当然我们不鼓励这样的做法,但是至少说明你比原来更聪明一些。还有令人非常讨厌的一件事,当面试官问:你希望期待的月薪是多少钱的时候,求职者无一例外的説:一千到两千吧,一千五到两千吧,我们説这样的跨度太…

Read more

解决问题需要的三大认识


  解决问题需要掌握知识,更需要对如何掌握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解决问题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有判断和调整头脑清晰度的方法,解决问题需要理顺思想上,认识上、利益上的矛盾和关系。

      每个人需要知识,也要承认无知,一方面不论他多么博学,对于人类所掌握的全部知识而言,都是无知的,另一方面没有选择的求知欲和没有选择的性欲一样是人类一种低级的本能,不知、“无知”是“有知”的前提的人也无法达到博学的状态。人需要对“只是”本身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知识的力量来自以为已知的威胁远比来自无知的威胁…

Read more

对知识的认识(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出处)


  1、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多数人可能认为:所谓“未知”就是“不知道”。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探讨的。其实不然。未知有三种,对人们的生活分别构成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是绝对的未知,而且是不想知道或者不用知道的未知。这种未知基本上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未知呢?

  比如:2000年的时候,有一次我给大机关的食堂做培训,讲到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时,为使在场的人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我问一位一直在那个食堂工作的大妈:你认为买一辆普通的桑塔纳轿车要花多少钱?她说不知道,我说,我知道你不知道,请你猜一猜,她于是回答:&ldq…

Read more

三类问题总结竞争中的各种矛盾


 

 
1、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第一类问题
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第一类问题产生于: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
什么是“通常水平”?“通常水平”是企业在工作岗位要求中所明确的各种标准。
工作中最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为什么别人能够一次做好,而你却几次都做不好?”“为什么你的合格率总是比平均水平低?”或者是“为什么你就是不如某某?”总之是类似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