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CPI同比创34个月新高,短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

作者文章归档:凌秀丽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CPI和PPI之间存在一定的成本传导性。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也就是说,PPI的上涨有其向CPI传导的内在规律性。
然而实践中,现实和理论出现了背离。如果把包括燃料、动力等原材料在内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也考虑进去,我们会发现,近年来,PPIRM 的上涨幅度高于PPI的上涨幅度,而PPI的上涨幅度又高于CPI的上涨幅度(图1)。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却不能“水涨船高”地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价格传导规律的&ldqu…
自2010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已4次加息,货币政策由2009年的超宽松、2010年的适度宽松转变为目前的稳健。市场预测,为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利率仍有上调的可能。但问题是,继续利用利率工具会对CPI产生什么效果?加息抑制CPI上涨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以历史经验看,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不能立即显现其效应,而是存在一段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由于货币政策对各行业的传导机制不同,因而货币政策产生效果的时间长短不一。例如,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时滞较长,而对中小企业的时滞相对较短。
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现实中我国存在不少的“教训&rd…
自2009年11月,我国CPI同比增幅由负转正后,一直保持上扬趋势,在2010年11月创出了28个月的新高,达到5.1%。步入2011年后,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未来一段时间,CPI如何走,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按照货币主义观点,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使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从而导致的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因此,观察CPI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从分析货币供应量入手。
由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构成中含有流动性较差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难以直接反映货币的活跃程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