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08):从山城重庆到阆中古城
2023年6月30日
今天要去阆中古城,买的是十二点多的火车票。
上午还可以找个地方再逛逛。从我住的酒店往西几百米,有个叫“山城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看地图,是围绕着一座山包的,紧挨着古城墙。原先也是贫民窟,是政府主导旧城改造项目的成果,比十八梯早些。
进入山城巷街区。我尽量沿着左侧道路走,有岔路就走左边,我以为这样可以从左边绕过古城墙,从顶上右转下来,围着转一圈,不走重复路。步道的左边是山崖,右边是颇有小资情调的一排店铺,大多是一层的,也有几座二层的;红色或白色的砖墙,画着有些卡通的图画;有的刷了标语,像是五六十年代的口号;木制的门窗,红色或者黑色的,明显做旧的痕迹;有的有小小阁楼,有特别艺术的夸张的装饰。从招牌上看,这些店铺经营的内容与十八梯差不多,小吃,零食,糕点,茶馆,咖啡,麻将,摄影,书店……那些老旧的巷道和老旧的石牌坊作为点缀,营造出“历史文化”的意味。
往前,一段悬空的栈道,前面是茂密的树林,有古树,还有枯藤,空气湿漉漉的。右边的石壁上,有大块的旧城砖,顶上似乎还有城墙。有清洁工在扫地,有几位光膀子的汉子在一株黄葛树下练功。往前,接近山顶,前面被围墙挡住。往前走不通,就返回。
再进入山城巷中心,走另一条石阶路往山顶走去。陆续有了游人,像我这样手持手机四处拍摄的;开店的老板也陆续到来,开门做准备。山上有座教堂,门楣上有“仁爱堂”三个金色大字,三角形的门头上有红色的十字架。大门虚掩着。进到院子里看了看,是一座二层的洋楼,圆形和拱形的玻璃窗。应该是废弃了的,地上的垃圾很久没人打扫了。出来的时候,发现大门边有醒目的招贴画,“招商进行中”。山顶,一片建筑的废墟,就砖墙上长出一株巨大的黄葛树,根部裸露出来。是解放前四川医学院的旧址,被日军轰炸成这个样子。现在保留废墟,算是警示的意义吧。作了一些简单的修复,利用部分门和墙,作为剧场。一路下山,返回酒店。游人多起来,天气闷热起来。
回到酒店附近,一群身着迷彩服,或者黄色红色背心的农民工,已经在马路边的围栏后面干活。一位“棒棒”走在我前面,肩上扛着扁担。他这么早就出来找活干,到晚也不一定找得到。我忽然想起解放初期刘少奇为稳定经济在天津的讲话,他说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对工人来讲不一定是坏事,有资本家的剥削工人才有工作,才有饭吃。所以要欢迎资本家的剥削。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刘少奇讲这样的话并不错。实际上,刘少奇的讲话起到很好的稳定局势的作用,大批资本家留下来,扩大投资,发展生产,对稳定和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但是,这种观念与后来越演越烈的左的思想路线格格不入,刘少奇后来被批判被打倒,跟他的这次讲话有关。想起这一段,是因为留意到近来某些左的观念猖狂起来,给正常的经济运行带来了冲击。经济不发展,工人的就业机会必然减少。不过,“棒棒”的处境困难,更多是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某些阶级或阶层成为牺牲品。那些所持有的技能被社会所抛弃的阶级或阶层或工种,是最先被牺牲掉的。
我坐的经重庆到阆中的列车晚点将近一个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我仔细筹划了后面到剑阁县游览翠云廊的行程。跟那边的酒店老板聊了一会儿,了解了更多信息,行程基本确定下来。之前,是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现在放心了。
我这次坐的“复兴号”,是那种翠绿色的车皮。车号“C919”,可不是大飞机,我还不理解“C”的含义。我的邻座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大个子,穿背心,带着一个一岁多点的儿子。小孩嘴里一直含着个塑料奶嘴,像是个玩具,上面还有挂饰。小伙子将儿子圈在两腿之间,把手机给他玩,居然自顾自睡着了。小家伙就那样站在他爸爸两腿之间玩手机,也不吵闹,偶尔哼唧几下,四下里看看。有时候看看我,像是渴望交流的样子。我只能给他做做笑脸,点点头,努努嘴。
小伙子醒来,我问他为什么总让小孩衔着奶嘴?这样会不会影响他的语言能力?小伙子说,不会的。不吃着奶嘴的话,他话很多。我还是感觉奇怪,还想再说点什么,看他说得那么笃定,就不说了。小伙子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样子,也很有耐心。也许他的做法不错。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在这里拐了一个180度的大湾,由北往南又由南往北,形成葫芦的形状;古城就在拐弯的内部,葫芦的底部。
我住的酒店就在古城北边的外沿。应该是新近改造成酒店的,原先可能是办公楼后者厂房。房间很大,卫生间既宽又深。房间布局感觉是不够专业,不甚美观。不过还算温馨,还算方便,设施也够齐全。
古城是开放式的,许多巷道可以进出。古城不收费,收费的只是几个景点,像贡院,张飞庙等。三国时张飞曾经在此主政,颇得人们爱戴,所以这里至今还留有“张飞文化”,除了张飞庙之外,到处是卖“张飞牛肉”的。我去年读红四方面军的历史,知道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曾经在川东北一带建立根据地,阆中也在其中。
进入古城。石板路面,树荫浓密。两边都是一层楼的店铺,黑色的瓦顶,红色的木板壁,红色的灯笼,黄色的旗幡。大多是经营土特产的,以及小吃。最多是卖牛肉干和醋的,一家接一家,都打着“正宗张飞牛肉”和“正宗保宁醋”的牌子。这是阆中古城最有名的两种特产。卖小吃的也不少,主要有(张飞)牛肉面,川北凉粉,锅盔。还有卖各种土杂的。居然看到一个经营“自主抽签”的店铺,“二元一次,自觉投币”,无人值守。阆中古城与一般的“古城”确实有些不一样。在这个古城,很少见到卖工艺品,茶叶,玉石的。而这些东西,似乎是大多数“古城”和“古镇”的标配。感觉在这古城里从事经营活动的大多是当地人,而不是像丽江或大理那样将门面租给外地人。这样当地人生活其中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古城,我把它叫做真正的古城,活着的古城。
四点多,有些饿了。进入路口一家锅盔铺子,吃了一个牛肉锅盔。先将锅盔做好,再拌好牛肉和小菜,把锅盔剪开,将牛肉及小菜夹进去。相当于是肉夹馍吧。十二元一个,有点贵。不过很好吃,锅盔是做成酥皮的,牛肉很烂,蔬菜新鲜。老板是个矮个的壮汉,手脚很麻利。他儿子放假了,在店里玩。可能是看我吃东西,也馋了,要他父亲给做。这父亲很认真,按正常的程序,正常的用料给儿子做了一个。
古城的中心是中天楼。四角攒尖顶的三层楼阁,跨东西南北两条主街,巍峨挺拔,气势宏伟。这座楼应该就是市楼,居于城市中心。在古代是用来监督管理市场的。管理者可以登到楼上,观察周边经营情况,适时干预纠纷。这个市楼应该是仿古的新建,我见过的市楼,没有一个像这样宏伟壮观的。
过中天楼。路侧有一家挂着“名特优小吃店”牌子的面馆,主打的是牛肉面。要了一碗十元的。老奶奶将面给我端上来的时候,才发现与我以前吃过的所有牛肉面都不一样。上面盖着黑黑的一层糊糊。老奶奶说,这个叫做牛肉糊糊面,是阆中的名小吃。味道确实不错,很特别,能接受。加了点保宁醋,味道更好。
从西关出城,到江边。天气依然闷热,太阳还明晃晃的。江水清楚,微波荡漾。远处有人在游泳,应该很舒服吧。江岸有步道,有树荫。好几种颜色的三角梅,一大簇一大簇的,鲜艳地开放着。
又从南门返回城内。附近有一家风水博物馆。据说阆中风水独特,这里的人们至今还很讲究风水。这个东西很玄妙,不过我没有兴趣。南门一侧有一家饭馆,就叫“豆花牛肉”。看起来不是那么“旅游”的馆子,顾客主要是当地人。现在还不饿,再转一会儿饿得差不多了再过来。要个豆花牛肉,炒个土豆丝,再来二两“压酒”。我看好多店子都挂着“压酒”的牌子,据说也是当地特产,不知是什么东西,可以尝一尝。
实在闷热,回宾馆洗澡,换衣服。天黑,又出来。又转了一圈,来到南门那家“豆花牛肉”。一问,豆花牛肉卖完了。有些遗憾。返回酒店,路上吃了一碗咸豆花。
回酒店洗衣。给洗面盆放水的时候,流了一屋子。原来是下水管脱了。一男一女来打扫,女的用拖把拖,男的用毛巾擦。两人弄得满头大汗。我不禁有些愧疚。不过,下水管脱节确实与我无关;而且,流水太多不处理也不行。他们在打扫,我跟他们聊了一会儿。这家酒店是他们几个朋友合伙经营的。他们原先是有单位的,提前退休之后,集资加贷款搞了这家酒店。他们几人共同经营,既是老板又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知道我是云南的,女子说,云南人喝酒真是厉害,可以从头天的中午喝到第二天天亮,不仅喝酒,还又唱又跳。又说她有腾冲的朋友请他们过去玩,热情周到,好爽大方,是真正的朋友。
那男子走了又回来,说他们几个在吃烧烤,喝酒,邀我参加。我有些社恐,又要记日记,就说我不会喝酒,谢绝了。
夜里下了雨,空气凉快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