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观点95社会科学命题成立与自然科学命题成立的差异
自然科学命题成立,往往是非对即错,即要么是A,要么是非A。但社会科学命题,则各种情况都有。
社会科学命题,其成立往往具有部分人群特征,即一个命题可能只对部分人成立,但对另一部分人可能不成立。
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影响一个人幸福度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这个命题的成立就具有部分特征,即,对部分人是成立的。但也存在许多例外情况。因为有些人并不看重人际关系。
再比如,收入水平与幸福度的关系,是正向关系,还是反向关系,还是先正向、后反向的关系,或者是其他关系,可能在实际生活中这几种情况都存在符合的部分人群。
一般判断一个社会科学命题的成立,只能从一般情况出发判断。即只要该命题符合62%以上的人群特征,该命题就不能否定。这里62%比例的确定,是以黄金分割比例为基础的。即只要符合人群的比例,超过黄金分割比例,该命题就算成立。
这里为什么社会科学命题往往具有部分人群特征,主要是因为影响社会科学命题成立的因素是复杂的。一是人性是多样的。有的人更趋恶,有的人更趋善。二是人的偏好是多样的。有的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吃辣的,有的人喜欢吃甜的,等等。三是文化是多元的。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四是制度是多元的。制度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同一行为在不同的制度体系中,会有不同的成本收益,这会导致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五是经济基础是有差异的。经济基础的差异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六是人本身在各方面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价值观等,都随人的阅历等各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七是利益因素。受利益因素制约,不同人群对同一命题必然会有不同价值判断。
面对这么多复杂的因素,这会导致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往往在自变量的选择上,是不可能全面的,只能根据个人看法选择,这会导致关于社会科学的命题往往不具有成立的绝对性前提,如此,其满足成立的范围多具有部分人群特征。另外,社会科学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往往多是互为因果的,这会导致分析更复杂化。
当然,如果关于社会科学的命题能把所有自变量都包含进来,同时,若自变量和因变量不互为因果,同时,有正确的逻辑分析,则关于社会科学的命题也会具有成立的绝对性,不会具有成立的部分人群特征。
由于社会科学命题成立往往具有部分人群特征,所以,关于社会科学的命题,往往是多有争议的,没有争议的很少。如此,我们在讨论社会科学命题时,一是要切忌死钻牛角尖,需要全面辩证看问题,不然,就永远说不清。二是要尽可能脱离利益约束,要超脱客观一些看问题。三是要注意前提条件。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