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关于“时变”观点
“时变”,既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名词,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思想理论基础,它是构成中国古典哲学“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立体化、全方位事物演变规律研究与阐述的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立宇宙全息哲学理论的一个关键性思想理论蕴涵。
一、时空变化离不开物质运动
我们知道,所谓“时间”,其本身就是物质运动顺序性、间隔性与持续性的显示形式,具有不可逆的性质。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因为,时间和空间本来就是物质存在与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是农历一个月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的时间。这是由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而有时间显现的常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仰观天、俯察地,遍观于鸟兽之文与人类社会活动诸规律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对于时空变化理论的阐述,就明确地说:“乎观天文,以察时变”①。没有时间的度量,就不可以谈事物的变化。抽去了时间这个概念,一切事物就都是静止不变的。而事物不变,也就无所谓事物变化规律了。这就充分证明了“时变”理论在哲学思想上的重要意义。
二、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与空间
空间,同样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表现为物质的伸张性与排列顺序。也就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度、宽度、高度,这就是它的三维存在,变化是其物质运动的四维显示,也就是其在时间过程上的顺序性显示。所
——————————
① 《周易·贲·彖传》。
以,中国古典哲学的“天道”、“地道”、“人道”、“时变”这四维理论,就构成了一个宇宙全息理论,一种科学的宇宙观,也是《易》道能“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①的科学保证。
三、时空变化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形式
第一,我们知道时间与空间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质与物质运动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正是由物质的存在而才有空间的显现,也正由于有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而才有了时间的概念。对此,中国古典哲学有一语中的之论:“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生焉”②。由此,我们又明白:时间、空间,是与物质存在及其运动互相依存的:时间与空间依赖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而物质与物质运动又离不开时间与空间。此两个方面也同样是阴阳互依关系。
第二,物质存在与运动是绝对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则是相对的。因此,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也同样是绝对的,而其具体体现则是相对的。
第三,宇宙间除了物质和物质运动,再没有别的什么。而物质与物质运动则是无限的,它永远都存在,其运动也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因此,物质与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就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要学哲学,用哲学,就是要顺应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做到“与时偕行”③,认为“时义大矣哉”,④“时用大矣哉”⑤。人之做事,就是要善抓机遇,趣时通变,以尽其利。由此而言,不懂“时变”,便是傻蛋!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时变”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理论观点,这正是五帝时代引道学思想理论以治国,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创造出了辉煌历史文化的真正历史原因。但是,
——————————
① 《周易·系辞上传》。
② 《周易·系辞下传》。
③ 《周易·乾·文言》等。
④ 《豫·彖传》等。
⑤ 《坎·彖传》等。
在夏禹颠覆了五帝时代的民主大同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天下大公为其一家私利服务的“父传子,家天下”君主独裁专制制度之后,不断抵制、封杀中国古典哲学与五帝时代史事流传的情况下,中国人对于“时变”理论的认识便逐渐淡薄,以至后世的无知。而“变通”、“趣时”,则变成了统治权术;因循守旧变成了理所当然;“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本指只要天地间物质存在不变、事物变化规律亦就不变,由此强调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的理论,也变成为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张目的说词;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中的“与时偕行”便不再受到重视与提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走了一条由思想、理论、科技先进变为落后,最终受列强所欺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白时变,就要与时偕行,顺时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