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研究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
刘纯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顾名思义,既要“调查”,又要“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更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把调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做足做好研究的功课,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其实,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此次《方案》所强调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关键就是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自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切实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工作思路落到实处。如果在调查研究中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就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因为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必然会被人民群众认为是“形式主义”;如果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这种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妄图通过这种调查研究终身受益,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当然是无益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为确保调查研究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多深入基层、多到一线,多听群众声音。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落实措施也是具体的。只有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情,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了解群众盼望解决的难题,才能在今后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并对症“下药”,切实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及至发展的难题,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并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愿有更多的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不仅要身入、更要深入、心入,甘当小学生。只有多一些不打招呼,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与人民群众促膝长谈;多一些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后“持续深究”,才能努力形成“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推动、政策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良好风尚,并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