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化?
“文化指的是一個群體的生活方式,其內容包括世代相傳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信仰、價值觀、語言、政治制度、經濟活動,器具、技術和藝術形式。”(《劍橋百科全書》)
在這個定義中,文化指的是世代相傳的兩樣東西:一是指思想,其中包括信仰、價值觀和語言;二是指行為模式,指的是政治制度,經濟活動,物質、技術和藝術的各種形式。
文化精神通過思想觀念,生活態度,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四個方面來共同展示。
什麼是傳統?
“傳統是一個社會的文化遺產,是延續三代以上、繼續影響當代人生活的、並被賦予當代價值和意義的文化。” 這是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的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在《論傳統》一書中對“傳統”一詞的經典定義。
它具有歷史性(在歷史中明確存在)、延續性(從歷史綿延到現實有明確的時間軌跡),現實性(在現實中被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三大特點,並共同構成。
人類學家把文化傳統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兩類。大傳統有經典的文本,有正式的規章和制度,它由社會精英所創造,並被精英所掌管;小傳統就是文化現象中那些不自覺的生活態度和風俗習慣,哪些日用而不知的沉澱下來的東西。它屬於大眾,是老百姓世代日常生活自然演化而來的東西,如風俗習慣。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