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三月/黔西南州委党校)
一、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就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规划纲要的起草和审议阶段,专家们认为必须有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好用的抓手才能抓得住、好操作,有人提出国外有“创新型国家”(Innovative Country)的说法,大家讨论后觉得不错,于是就在规划中使用了这个词。这是“创新型国家”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的文件中。
“创新型国家”在国外是怎么提出来的?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些国家根据各自国情走出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国家。第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如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它们拥有的自然资源可以形成市场垄断、动摇世界经济神经,于是就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捷径。第二类是依附型国家,如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自然资源相对缺乏,于是就采取“傍大国”的发展战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人才、技术,从而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第三类国家很特殊,它们不靠“天”、不靠“外”,而靠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引领潮流,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现代化的巅峰状态,国际学术界就把这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芬兰、以色列等共20个左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美国是80%;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R&D/GDP)在2%以上,欧盟提出要占到3%,韩国提出要占到4%;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美国、日本只有10%;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三方专利”占全球总数的97%。这些创新型国家构成了世纪之交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由于这些国家成功经验的榜样作用,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现在全世界在发展理念上已经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这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路,实际上是资源型和依附型国家的路。我们走这两条路不仅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而且已经陷入很被动的境地,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增长方式。2006年1月9日至1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四届全国科技大会,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会议部署实施国务院于2006年2月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正式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在这次科技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也作了重要讲话。温总理在题为《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新局面》的讲话中说:“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温总理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的,是花钱买不到的,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科技大会闭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推进我国科技发展要突出抓好五个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二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温总理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在开篇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这一节中,胡总书记强调过去五年工作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在报告第四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在2020年以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报告第五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里边,总书记讲了八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用了两个自然段共350个字。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总书记12次提到“创新”关键词,提到了“创新能力”、“创新道路”、“创新投入”、“创新体系”、“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智慧”、“创新人才”等词语。在谈创新型国家这个问题的开头,总书记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在本月初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14次提到科技创新问题,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温总理报告在谈到“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这个大问题的时候,要求“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谈到“2009年主要任务”这个大问题的开篇,总理说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总理在报告中还提出,今年中央财政科技专项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主要用于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另外温总理强调,“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我以上给大家简要概述了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顺便布置一个思考题:试述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中央精神体现在四个文件中: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第三个是十七大报告,第四个是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请大家把这几个文件找来,在网上就有,把其中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认真阅读和领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