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许多新品在出生时往往存在基因缺陷,产品质量和功能只是产品的基本要素,一个好的产品还必须具有策划基因。
即便一个功能再好的产品,如果完成不了从技术优势到消费利益的交换,不能方便的被消费者所感知,它就不是一个好产品!
为此,一个产品在出生前就要明确差异性、内容策略、定位、核心竞争力、卖点、未来市场容量、盈利能力等基本内容,因为消费者才是市场的裁判。
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在跟风模仿式参考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后,就开始闭门造车设计、制造自己的产品,在产品出来时,连卖给谁都不清楚,就自以为是的传播推广,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消费者在何处,更不清楚他们的喜好、消费能力、年龄、性别、社会定位等方面的内容,结果是产品库存不断增加,市场却迟迟不动。
在中国漫山遍野一大堆失败或即将失败的产品中,不缺研发、不缺专利、不缺品质、不缺技术,同时也不缺规模、不缺资源,可为什么产品就一蹶不振、折戟沉沙呢?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品牌策划水平不行。
特劳特说过:
世界上并不存在最好的产品,在营销的世界里唯一的存在就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就是现实,就是一切。
疫情之下,许多行业都哀鸿遍野。
有好几位老板慕名来咨询,疫情都给他们企业按下了“暂停键”!接下去怎么办?
我告诉他们,向营销要效益!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达到实现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营销至上“的企业才有饭吃!
现实中许多企业,在品牌策划、产品定位、商业模式、价值观等存在诸多不足,如以顾客为中心的产品系统顶层设计远远落后于顾客需求,品牌整体策划、开发更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即便你的产品背景和品质足够闪耀,如果没有赋予产品优秀策划基因,没有围绕内容和设计给认知有效赋能,就会纷纷从市场传送带上跌落下来……
在一个生活>生意的时代,如何让用户参与到你的产品推广中去,并实实在在感知到其价值,是经营者的必修课!
当前,我们最大的挑战不只是产业竞争,更是一起迭代。
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对于创始人和企业来说,最难的是组织转型跟不上业务转型,最根本是,认知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
新冠病毒,重新定义了21世纪,大浪淘沙的产业进程,决定这个时期企业命运!
很多企业的失败,较少源于对外部机会的误判,更多源自无法调整自己,构建新的组织能力。
要掌控市场话语权,就要在品牌创新和认知赋能过程中,洞察市场和重构顾客价值,重视生活场景体验,设计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参与机制、体验机制、互动机制,让品牌与用户一起成长。
一个月里,我作为嘉宾出席了六个有关企业界的营销高峰论坛。
接触了不少企业老板,听到了他们经营中的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心里颇有感触。
如今,满大街的同质化产品遍地都是,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产品,这一点我曾反复在各种场合强调过!
但许多老板恰恰在这方面很盲目,总认为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怎样怎样棒,但说实在的,对于市场来说,你再多的技术、再多的专利、再好的工艺、再好的品质,如果在认知上不能与消费者需求对接,自然而然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你企业想给的东西不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你说,你生产的那一大堆东西讲好听点是库存,讲难听点就是垃圾。
有许多企业也开始在营销上下功夫,但基本是失败的。
因为他们不懂得营销的本质是形式的创新和内涵的差异化,他们跟风别人亦步亦趋或者凭自身老经验老阅历办事,形式上是有了,也许觉得挺热闹还挺满意,却打动不了求新求异的消费者。
说白了,你自身的利益点对消费者没有杀伤力,当然也就很难刺激消费,因此围绕它所做的一切工作也都成为了自娱自乐的东西。
在沃顿商学院近期举办领导力创新的圆桌会议上,当有人问起在各自行业中对创新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是什么?
全球性的大型保险公司CEO罗伯特·亨利克森认为是营销。
“从事我们这一行,营销才是决定成败的王道。我是指真正的营销活动,而不是销售支持。在美国,做保险的全靠营销工作来支持。
公司里的所有的部门都必须认识到:公司是针对消费者的企业,我们必须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并想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这番感叹道出了企业寻求产品开拓和价值创新中营销所具有的市场推动力。
哈佛商学院的唐纳萨尔曾说过一句话:
外部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时,昔日的成功模式可能成为今日的障碍。
就中小企业而言,变革决定进化,进化决定存亡。
当今,是一个数字引领营销的新时代,其特点如下:
1、基于数字、创建体验,以顺应客户生命周期轨迹;
2、深层细分,私人定制,优化客户在内容及设计上的体验;
3、倾向移动,重于互动;
4、减少成本,优化价值。
很显然,在数字化的媒介环境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听众和观众,他们也是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上周,我主持了蓝哥智洋机构第9次私董会,主题是《数字化生存与客户价值管理》。
在重点发言中,我着重强调:数字化媒体使人际沟通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兴趣化。
这将导致未来的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鉴于此,整个营销传播过程就要有趣味性、有话题感、人格化和仪式感。
显然,中小企业营销的沟通价值体现在营销人需要学会担当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和创造者,不断增加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而产品的人格认同感,部分的替代了产品功能,成为了新的用户粘连和购买理由,这在产品过剩和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无疑具有试验性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产品本身的好坏变得并非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用这个产品,或某一人群用这一产品的炫耀感和可以享受的娱乐感。
因为,消费者获得了真正主权,他们能够以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表达情绪、发表评论,影响甚至参与设计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