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江西行(七):九江·东林大佛


 国庆江西行(七):九江·东林大佛

2021-10-04

下山后,湖南亲戚回湖南,我们去看东林大佛。

我是去过东林寺之后才知有东林大佛的。不过,东林大佛不在东林寺内,而是在庐山南麓的温泉镇,距离东林寺三四十公里。先以为东林大佛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孤零零的一尊大佛,就像云南省弥勒市的弥勒大佛一样;后来才知,东林大佛是东林净土苑的一部分,而东林净土苑是东林寺的分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东林净土苑是传印法师为进一步弘扬东林静土精神而兴建的,2007年开工,2013年基本建成;初时传印法师还是东林寺的住持,其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远远就看到从山脚向半山延伸的庞大建筑群,气氛宏伟,流光溢彩。后来得知,传印法师修建东林净土苑,纯粹出于弘扬佛法的目的,一开始就立誓不卖门票,不做商业性佛事,不进行任何商业性经营。这就是真正的静土精神吧。

临街是汉白玉的山门,六柱五门,中间门头上是弘一法师手书篆体的“香光庄严”。虽是新建,但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形制庄严,气象宏伟。站在山门之下,视线越过前面天王殿的屋脊,可以看到远处山巅的大佛。

过山门,有微微拱起的金水桥。前面是高台,高台上有天王殿。天王殿是重檐歇山顶结构,二层有围廊。面阔五间,两侧有延伸的廊子,连着钟楼和鼓楼。钟鼓楼也是重檐歇山顶的结构。天王殿层高比较高,显出些挺拔的气概。屋脊是典型的唐代风格,简洁的鸱吻,平缓的屋顶。大殿供奉的是印度传统的女相的弥勒佛,而不是中国化的大肚弥勒;后面的韦陀天王也是文静秀雅的样子,不是通常所见的那个凶神恶煞。天王殿两侧的四大天王却是生动,威武,狰狞的样子,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稳重与平和。左边门口站在一位着黄色僧袍的女子,不断在告诫带孩子的父母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作出犯戒的举动,不时告诫那些调皮的孩子不要站在门槛上。

过天王殿。前面场院中间是巨大的莲池,中间的荷叶已经泛黄,败落。前面高台之上是极乐殿,供奉西方三圣。高台有两层,下面一层置石狮两尊,两侧还有铜塑的飞天造型。极乐殿是单檐歇山顶的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有回廊。整个建筑大气,豪迈,精炼,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每一座佛像前起起落落的有人叩拜,口里念念有词。我只是绕着佛像转上三圈。我的行为其实与宗教无多大关联,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心理按摩。大殿一侧,一位着黄色袍服的女子在跟一群信众讲解一些佛教知识或仪轨,大家都听得很专心,很投入。讲解者看起来像是导游,伶牙俐齿的样子,但那专业和虔诚的样子,又不像是一般的导游。更可能是寺院的义工,为游客或香客普及佛教知识。感觉进入到净土苑就像进入到一所佛教的学校,随处有人在传授佛教知识,弘扬佛教精神。

极乐殿所处位置比较高,从其北面可以看到净土苑后面整体的景观,广场,宝塔,大雄宝殿,神像。神像实在是高大而壮观,老远看去就像在眼前,面容栩栩如生。从极乐殿下来,前面是一个大广场。中间一座香炉,信徒们在燃烛烧香。一位男子背着喇叭,在义务教人们烧香的仪轨,做着示范动作,口里念诵着佛号。一遍又一遍,声音都嘶哑了。男子说他是从山东过来的,经过此地,留下做一段时间的义工。寺院里很多这样的义工,都是诚心敬佛,诚意奉献的,不存私心,没有杂念。

往北上台阶,达一高台,中有光严塔。像极了日本法隆寺的五重塔,尽显大唐的魏丽色彩。不过,五重塔是五重檐,而光严塔是三重檐。纯木结构,通体酱红色,黑瓦覆顶,顶上有金色的塔刹。那修长的身形,那翘起的屋檐,那飘舞的旗幡,真给人欲飞欲仙的想象。走近还发现,整座宝塔是凌空的,由数根柱子支撑在地面的石墩之上。转塔三圈,感觉被美好的想象淹没。

再上台阶,高台上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七间。在净土苑中轴线上一系列木构建筑中,大雄宝殿是最巍峨壮观的。它巨大的屋顶,平缓的坡面,简洁的屋脊,都是大唐遗风的体现。大殿内供奉的是三方佛,叩拜的信徒起起落落,口中念念有词。一位着黄衣的女子在给游客讲信佛的好处,什么福田,什么十万百万千万级别的福报等等。我不太相信这些东西,也没好感。将世俗的功利应用到宗教信仰上,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是一直冒犯。

大雄宝殿往后,有漫长的台阶通往山顶,山顶上就是金光闪闪的大佛。佛像巍峨而庄严,就像在眼前一样。从大雄宝殿一直到佛像,分为几个高台。只是因为遥远,看起来像是接连的台阶一直通到大佛脚下。起初的一段台阶路,叫做“信愿路”,一共291级台阶。西侧有廊道,是下山路。这一段台阶又被分成很多层,一层15级,18级或者24级。这一段走得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不时看到虔诚叩拜的信徒,从山脚一直叩拜着上去。其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不少青年。

291级台阶之上是金刚台,中间有鎏金的莲花塔。这座宝塔高4.8米,与山顶大佛手持的莲花塔一模一样。又登台阶,上高台,有拜佛台,两边有金色的神像,有黑色的塔楼。往前是116米长的接引桥,距地面得有二十来米。桥面一半铺红砖,一半铺黑砖,代表人间的苦难和地狱的煎熬;只有之间窄窄的一条是白色的,代表神指引的安静祥和的道路。这大意是要说明成佛的困难吧。接引桥的尽头有两座石台上的塔楼,像是阙的样子。前头又是一座门楼,门楣上写着“回来吧,孩子”,这应该算是神佛对迷途的俗人的召唤吧;门楼之下还有一匾,上书“天然父子”,表达也是神佛爱人的意思吧。这样的表达想来有些基督教的意味。

过门楼,前面是480级台阶,通达神像的脚下。这一段480级台阶,走起来比前面那段要轻松很多。可能是因为距离神像更近的缘故吧。走在这段台阶路上,每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神佛在头顶注视着自己。佛的光彩的映照,或许能够给人力量。接近神像,台阶路两侧有金色的雕塑,有彩带飘舞的神佛,有弹奏乐器的神鸟。接近神像台的左侧山坡上有巨大的卧石,上面刻着“我来接汝”几个大字。站在神像台下抬头看,感觉神佛在正眼看着自己,从西侧走到中间再走到东侧,感觉都是一样。我猜测这是因为神像过于巨大的缘故,也是有意的设计。

上到最高台,站在大佛脚下,确实感受到了震撼。正是傍晚时分,旭阳西下。阳光洒在金色大佛身上,金光铺满大佛周围每一片空间;沐浴在大佛金色的光环之内,一时有了被佛拥抱的感觉。其实,进入净土苑以来,就被宗教的气氛所感染,感觉与那个世界的距离在不断缩短。应该是一种被洗涤的感受吧,感觉到了空灵和清爽。

大佛高48米,背光高81米。佛像整体用铜塑造,表面工艺使用了48公斤黄金。据说,这尊佛像是仿效云冈石窟及龙门石窟等几处艺术性极高的佛像设计制造出来的,是这些大佛美好形象的综合。确实是,不论远近,大佛都给人既威严又慈祥,既端庄又美好的感觉。大佛台的四个角上还有四座亭子,里面各有一尊金色的佛像。

绕佛六周。沐浴着晚风,沐浴着佛光,通体舒畅,心旷神怡。感觉距离那个世界很近了,触手可及。即使还站在外面,我已经很满足了。下山。拜佛台有台桌,上面摆着免费赠阅的佛教书籍,是东林寺印制的。我取了一本《物犹如此》。

走出山门的时候再次回头,大佛好像还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