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 连载61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用生动的生活现象阐述无为而治的道理,指出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是依照自然法则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鲜嫩的小鱼,烹煎时如果不停的搅动,就把小鲜鱼搅动的支离破碎了。这是很形象的比喻。治理一个大国,治理者要清静无为,小心谨慎,自觉依道而行,切莫乱发政令瞎折腾扰乱百姓。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政令繁杂无章且朝令夕改,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大国人众,国情复杂,所以治理者以百姓心为心,才要既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又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谨慎小心,丝毫不敢懈怠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是说施行无为而治,运用“道”的原则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不会发作,不是鬼怪不想发作;运用“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神灵就不伤人,也不是神灵不能伤人;运用“道”的原则治理天下,治理大国的圣人自然不会有害人之心,也不会伤害人。老子是坚定的自然法则信仰者,只信天道不信天帝,因此,“以道莅天下”,即使有鬼怪神灵,鬼怪神灵也不能害人。圣人当然不会害人,圣人是以道化人,以道化物,甚至对不善的人也一视同仁,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是说无为而治的结果,鬼怪神灵和人都不伤害人了,人们就能以德相交,就回归到安宁淳朴、醇厚纯真的自然状态了。鬼神,传说中超自然的怪异之物,象征有违大道的因素;而其中伤害人最残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两不相伤了,自然德交归焉。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以正治国,通过无为而治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和谐安定,这也表达了一种和为贵的思想。前面讲过万物的存在是因为“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两不相伤德交归焉也是和为贵的意思。那么,治理者要怎样做才是无为而治?老子在前面也说过,要致虚极,守静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尚贤、还要去甚、去奢、去泰,后其身外其身,以身为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在这里老子又提出要以道莅天下,若烹小鲜。

  现实世界中,政出多门、自行其是、反复折腾的现象时常发生,在这种状况下,百姓无所适从,总是处在动荡之中。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国家内部的组成单元也是这样。老子以烹煎小鱼来喻指治理国家,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旨在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形象的慨括了老子的治国谋略。

  对于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从人类的本性出发,站在自然客观规律的角度来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理者遵循自然大道,克制自己的私心欲望,致虚守静、谦恭处下、处处谨慎,合乎了道德的标准,什么鬼怪神灵奸邪也就失去了威力,人类无忧无虑的与天地和谐相处,一切就都是自然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