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竹派”的复兴任重道远
湖州竹派名称有两层意思:一是湖州竹派即文同竹派,因文同曾任湖州太守,素有文湖州之称;二是创始湖州竹派以竹为绘画题材,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主旨,以水墨方法为表现形式,以书法用笔为表现方式,以诗、书、画结合为艺术内涵,引领中国绘画艺术走向已近千年。
“湖州竹派”其实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15大画派之一,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湖州竹派公认的四大代表艺术家中,两位创始人文同和苏轼都来自四川,元代的赵孟頫、近代的吴昌硕均为湖州人。其它们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绵延至今。“湖州竹派”始自文同、苏轼,李衎、高克恭、赵孟頫、管道昇、吴镇、顾安、李士行、柯九思、倪瓒、文徵明等,至明代,王绂、夏昶各家熠熠生辉。
文同有一幅《墨竹图》名垂青史,(元)李衎《画竹谱》中说: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天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苏轼(1037-1101)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文坛领袖欧阳修曾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以清新豪迈,狂放不羁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山之人,另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绘画师法文同,亦要求“胸有成竹”,更主张神似,画外有情,“寓意于画” 。
清代方熏《山静居画论》记载:“墨竹一派,文石室为初祖。坡死不得其传。后三百年,子昂夫妇及息斋李氏,私淑文苏,复衍其法。” 可以看出,湖州竹派的传统曾中断三百年,直到赵孟頫夫妇接续。实际上,近现代以来,这一画派再次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吴昌硕、吴湖帆、溥心畲、余兴公、陈少梅、董寿平、谢稚柳、启功诸先生之后,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杨志立苦心孤诣四十五载,师从齐白石弟子余兴公先生、冯建吴先生,专修宋元墨竹,坚守文同、苏东坡的艺术主张,继承并发展湖州竹派的笔墨精神和表现形式,开“湖州竹派”一代新风。
湖州竹派的理论思想,对中国艺术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技法创作、精神追求、审美旨趣等方面。“诗书画同源”。“以书法入画”,是杨志立坚持的方向,杨志立不但在绘画的各方面严苛以求,笔法、笔力、结构、气势、神韵、意境等无一不下苦功,杨志立独创的意象竹法、雪竹法、雾竹法、雨竹法受到海内外艺术家好评,伴随的创作实践需要深入研究。
《杨志立墨竹开湖州竹派一代新风》,《湖州竹派一代宗师》,《杨志立墨竹创作技法》,《名家点评杨志立墨竹艺术》比较全面介绍当代湖山竹派代表性画家杨志立的艺术理念、创作技法、代表性作品、海内外影响及美术届评论,抛砖引玉,就教于美术家及评论家们,为“湖州竹派”的复兴做出努力。
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林木点评杨志立墨竹:杨志立为国内画坛不多的以画墨竹名世的墨竹画家。志立画竹,却胸无成竹,信手而为,随机应变。志立的墨竹,是虚实之间因心造境的别构灵奇。
中国雕塑、绘画大家钱绍武点评说: 杨志立墨竹画风简约、空灵、气韵生动。作品多源于生活,非常难得。
国学大师冯其庸点评:杨志立墨竹是正在呼吸的作品。
原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点评:高竹存真气,神笔倍生姿。
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叶毓中:墨竹神韵,意会东坡。
这些精彩点评对杨志立先生墨竹艺术创作,是激励,更是期待和鞭策,由衷希望杨志立先生创作出流传百世的艺术佳作。
蔡律 202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