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奇妙
喻建国
陪伴,在一个人的身旁。这里有两方,一方为被陪伴者,另一方为陪伴者。被陪伴者是被动的,陪伴者是主动的。陪伴存在的时空形成一个陪伴场。陪伴浸透着人间的爱。有一句金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还有另一句金句:“从此两相厮守心连心。”这两句金句都满满地浸透着人间的爱。
人间有一个很普遍的几十年,一个孩子出生,父母陪伴着她,长大,成人,而后他陪伴着父母,看着自己的父母渐渐老去,这几十年他们始终在一起,互相陪伴着。人间还有另一个很普遍的几十年,一对青年男女两相爱慕,而后终成连理,几十年两人始终生活在一起,相伴在一起。
元·乔吉《小桃红·点鞋枝》曲:“月牙脱出宫莲嬱,虽然草木,不堪憔悴,陪伴玉纤纤。”《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虽然陪伴了刘氏夫人,心里还想着玉姐 ,因此不快。”《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少顷,异人亦到,彼此交谢。(吕)不韦曰:‘蒙殿下不嫌小妾丑陋,取侍巾栉,某与小妾再三言之,已勉从尊命矣。今日良辰,即当送至寓所陪伴。’”
陪伴场的重要存在:人在陪伴,心也在陪伴。心在十分重要,可以说是陪伴的灵魂。陪伴的确立不在于陪伴的人,而在于被陪伴的人的感觉。只有被陪伴的人感觉有了依靠,有了安全感,体会到了温暖和舒适,陪伴才真正确立。
陪伴是一种心灵感受,当被陪伴者感受到陪伴者在她身旁,陪伴场成立,即使陪伴者不在身旁,陪伴仍然成立。有些孤独的老人,他们始终不愿意离开老屋,其中内因却是因为老屋中的存在处处蕴藏着老伴的陪伴场,陪伴始终存在着,延续着,不愿离开老屋的老人要的就是这个珍贵的陪伴场。
人间最希冀陪伴的是小孩和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本身活动范围比较小,需要别人来照顾,来关心,来施助。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子女对父母的陪伴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父母在不远行,远行必有方”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如今陪伴多了形式和方法,电话陪伴,视频陪伴。尤其是视频陪伴,几乎和在身旁陪伴差不了多少。我的孙女远在温哥华,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我视频联系,有时候话讲完了,就和我面对面地看着,相互笑笑,凝视着,祖孙情在这时候通过太空相互传递着。
陪伴对于老人和小孩特别需要,小孩通过陪伴获得成长的力量;对于老人,通过陪伴可以获得生命为继的力量。,获得长寿的冲刺力道。对于可以投入陪伴的人来说,投入陪伴可以获得善的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