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21):安顺·高荡古村
2020-7-13
返回安顺的路上,顺便去高荡古村,一个与云山屯类似的古堡文化景区。
在镇宁下高速,往北开十几公里就到。导航显示还有一公里多,路边有停车场,有游客中心;另一侧的山脚,有溪流,有木栈道,有亭子,有上山的石阶。估计是景区的构成部分,景区还在建设中。继续往前走,来到两山之间的垭口,有“高荡古村”的木牌坊,有收费站,收停车费10元。收费的男子说,正常情况下车子要停在村外,游人走着进去;现在人少,车子可以开进去。但是不要停在路边,村里路窄,不能停车。可以一直往里开,有个地方停车,就在古堡附近。他说的可以停车的地方,我听成了“坝子”。一路上,又看到招牌上写着“桫椤河”,“古桥”什么的,就以为是河边的坝子。
进入村子。车路两边应该是新村,全部都是石头房子,从下到上都是石头,大多是彩色的。都是新修不久的,墙面干干净净的。造型有些变化,有阳台,有大玻璃窗,有庭院。大多是开客栈的,也有饭馆,茶座,酒吧之类。几户人家的门前有绘画的学生在写生。路拐来拐去的,不小心就会挂着墙角。沥青的路面,干干净净的。
村头倒是有个广场的样子,似乎是村子的活动中心。不确定是不是刚才那个汉子说的“坝子”,照着“桫椤河”的方向,开出了村子。感觉不太对,路变得很窄,而且变成了水泥路。走车应该不多,野草伸到了路面上。走了几百米,路边有个水泥平台,像是停车场的样子。迎过来两位妇女,穿着布依族的服装,其中一个牵着两三岁的小孙子。问我们是不是要去看古桥,要不要停车;说她们是村里派来看停车场的,每车收十元。我交了十元钱,顺便跟她们聊聊,了解一下村子的情况。她们知道的普通话似乎刚才全部讲完了,再问就说不出多少。不过,还是给我们指了去古桥的路。
斜向下穿过一个垭口,前面出现一条河流,河水很清。一个九十度的河湾,里面树丛中有几户人家。原先有铁索桥连过来的,现在废弃了,江面上晃荡着两根钢筋。我以为这就是“古桥”,觉得无趣。又听到下游有咆哮的水流声,河面上有瀑布,瀑布往下有座古桥。
一座三孔的石拱桥,长五十来米,宽四五米。桥面铺的长条石,光溜溜的,还有车辙印。石条之间长着野草,应该是很少有人通行的缘故。桥面上没有护栏。估计这才是河湾人家进出的通道,不过河湾人家估计都搬走了。石桥的一侧河边有个全石头的小屋,墙面和屋顶都是片石。有水道从石屋下穿过,应该是个磨坊。周边长满野草,甚至有杂木从墙角长出来,可见这磨坊被废弃很久了。
返回,来到村头的小广场。我这才想起,先前收费的汉子说的“坝子”,指的就是这里。山里平地难得,这小小一块平地可以叫做“坝子”。广场边上几间木结构的房子,有游客中心,售票处,旅游公厕。因为疫情,都关着门。
从广场往里走,前面的山脚一片老房子,就是高荡古村。全部都是石头房子,有的全部都是石块建的,墙体和屋顶都是石块。讲究一些的三面墙是石块,屋顶用瓦,前面是木板。看门前的介绍牌,有的是明朝的,有的是清朝的。这里空气潮湿,只有石头房子才能经受得了这么长的历史。“古村”和“新村”的房子有很大的不同。“新村”的石墙大多是彩色的,是比较大块的条石;“古村”的石墙大多是石板,大多是灰色或黑色的。雨燕还发现,不同时代的石屋,窗户的大小,数量,布局都有不同。大致来说,越老的石屋窗户越少,越小,越高。现代的石屋,窗户有装饰的性质,甚至使用了大玻璃窗。对于注重安全防护的过去时代来说,这是不允许的。
古村中转了一圈,来到村子北边的半山,那里有座古堡。据说这是周边保存最完好的古堡。古堡坐落在二十来米高的巨石上面,四面都是绝壁,有石阶通达。据说,这是古时候村里的议事中心,也是最后的庇护所。在闹土匪的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逃到后面山顶的“云盘”,跑不出去或者来不及跑的,就躲到这古堡里。古堡易守难攻,有三五个汉子守住路口,多少人都无可奈何。我们站在古堡之下也无可奈何,因为疫情,上古堡的大门锁住了。
抬头看看山头,蓝天白云之下有几道石块的短墙。我脚板痒痒的,心里痒痒的。我相信可以找到路,可以上得去。我安排好雨燕继续在村里转转,一人寻路上山。有一条小路绕到山后,一段是石子路,一段是简易的石板路。估计是为施工修的简易路段。路边不时有警示牌,“正在施工,游客禁止进入”。我理解为这是施工期间立起的牌子,施工期间有效;现在因为疫情,施工停下,警示可以暂停。绕到山后,半山之上,果然建起了几座观景台,都是塑钢的结构。左前方看得到我们刚才经过的大路边的停车场和游客中心,右前方看得到我们刚才到过“古桥”。正前方是一大片贵州特有的峰林,有座山头好像还有石头的古堡。
我继续朝山顶登去。有简易的石阶,比较陡,野草爬到了路面上。
到山坳处,往前,新建一观景台,对着下面的村子。视线不是很好,前面有树木挡着。云盘就在左侧山头,几十米的距离。
通往云盘的路全被杂草小树盖住,地面上是蓬松的腐叶。应该很少有人上去。扯了根干树枝,一是敲打露水,二是打草惊蛇。
云盘的入口是一道石门,石板垒砌的“城墙”三四米高,中间有一米多宽的口子,上面还搭着一块大石板,这就是进入云盘唯一的门道。云盘的南东北三面是悬崖,西面有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门,有几个壮汉,应付小股土匪应该不成问题。
我从石门下穿过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毕竟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很怀疑那石墙是否牢靠,那上面架着的,可是几百公斤的大石块。要是不小心一个趔趄,撞翻了石墙,那大石块塌下,可以将我砸成肉酱。
云盘内有两排石屋,北侧石门边上有三栋,各三间。南边有十来栋,因为地址高低,没有完全连在一起。有的一栋有两间,三间,四间,有的是单间。都只剩下石墙;有的石墙部分坍塌,有的全坍塌了。屋子中间长满了草,有的还长了小树。南东北三面没有单独的“城墙”,石屋建在悬崖上,石墙就是“城墙”。
南边一处石屋墙倒了,从缺口处可以非常清楚地俯瞰村子。在村子里看这山顶的云盘,好像就在云里。站在云盘上看村子,就在脚下,好像伸手可及。古村的中央有棵大榕树,一边是个广场,广场上有人走动。我给雨燕打电话,她正在广场上,举着红雨伞的就是她。
下山,到广场与雨燕会合。广场边一座石屋,三层高,是古村最高的建筑。从上到下一色的灰白条石,非常漂亮。几位老奶在墙角聊天,悠然自得。我们过去跟他们聊了一会。老人们有的七十多,有的八十多,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我请她们跟雨燕合影,她们都很高兴。
返回停车场。路边一家农家乐的凉棚下坐着几位女子,四十来岁的样子,正在唱山歌。那歌声凄婉,缥缈,悠扬,像云在山间飘荡。听了一会儿,感觉心底有些酸酸的。于是离开。
昨天去的云山屯和今天的高荡村,都是古堡文化景区。
感觉很不一样。云山屯最少现代文化的渗透,保存着更多本色的东西。但是它给人的感觉,虽然古朴,却缺乏美感。
高荡村也保存着很多古朴原始的东西,因为有开发,有环境的治理,有整体的规划,其美的一面很好呈现出来。不过,高荡村进一步的旅游开发,也可能会破坏掉某些美好的东西。
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如何做到适度,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
PS:7月14日一早离开安顺,当日下午回到昆明,一周的贵州免费旅游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