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避免浪费(6月18日)
每个人从生命的起源到生命的结束,都是天生的消费者。所有的纯粹消费行为都有感性成分,所有纯粹感性而缺乏理性约束的消费都难以避免浪费,没有了理性的消费所有的消费都是感性的,只有加入理性成分,才会让日常消费积累成为可以依托的筹码。
当我们投资的时候,基于本能,都会畏手畏脚,想赢怕输,但当我们消费的时候,却经常头脑发热,做出让我们后悔的消费决策,其实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愿意承认,即使生活很拮据,我们都难以避免地把消费变成浪费,因为虚荣而“大手大脚”,因为希望领先享受未来的生活品质,我们就忘记了当下的窘迫状况;很多消费都是从让别人舒服的角度出发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考虑别人的情感,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情非得已。
我们也有可能会受到社会约定俗成的压力,而做出计划外的开支,甚至即使有再严谨的规划,都会将那些开支列为无法精简的必然花销。
比如春节之前不管消耗多高的成本,都要回家过团圆年;比如年轻人之间谈恋爱,不管那个男生的收入多么拮据都要为女生买单;比如面对“扶弟魔”一样的恋人爱人又不知道如何拒绝;比如别人有乔迁之喜,添人进口的弄璋之喜或者弄瓦之喜,或者别人有了红白喜事,即使再不情愿,都要花些钱买点东西或者随上一份礼的。
还比如团队之间的彼此关系维护,当然是需要轮流请客吃饭的,假如你出于节俭而拒绝买单或者避免参加这样的聚会,就会被排除在圈子之外。
消费就如吃饭,除非是体重的增加之外是不会产生什么价值沉淀的;或者在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就买下的服装服饰,买下之后不管穿过多少次,都意味着不会产生价值沉淀。因为当我们在单纯消费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经营问题,投资行为,不会理性地考虑到未来的价值沉淀的。要想谋求产生价值沉淀的消费,就需要弱化感性成分,增加理性成分,甚至要用到很多策略性的东西。
人在任何时候都牵涉到自我管理的事情,是做自己当下想做的事情,还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一种自我管理叫“延后享受”,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
比如你有了一笔钱,是先满足自己还是先满足别人,是先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还是先对未来深思熟虑,再做理性规划之后的执行。你是习惯于寅吃卯粮,还是习惯于把最后的资源放在最困难的时间节点再去使用;比如你在选择的时候,是把最喜欢的放在开始,还是把最喜欢的放在最后。这些都决定消费的理性程度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需求,而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懂得“滞后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这个“滞后”就是让自己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我们想要在未来利益最大化,还不希望承担当下的风险,不愿意放弃当下的蝇头小利,而这往往是被人利用了,所以才会出现“你看到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所看到的却是你的本金”的结果。
当我们难以做到消费的时候成熟理性,就不妨给自己限定一些框框,比如用来投资的金额,除了对自己没有伤害的人之外,不要透露给任何别人。
贾春宝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