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茶馆式教学”闪闪发光
喻建国
“后茶馆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它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后茶馆式教学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融合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突出效能为主导,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达到课堂教学精致化。茶馆式教学的首创人为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茶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在社会上集聚饮茶的场所,因为是集聚饮茶,定必会相互在饮茶中涉及某一话题自然地展开讨论。课堂教学要进入茶馆式讨论,需要教师对教材的领会十分深刻,需要教师对教材中心内容所涉及的旁面要有一定认识,否则就很难掌控。课堂教学要进入茶馆式讨论,需要学生对将要在课堂中学习的新知识,预先做好自学,并且基本领会那些知识。在茶馆式教学中,学生将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这些知识所涉及的旁面也会有更多的涉猎,从而构筑成所学知识的立体呈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经常出现着教学相长的情况,不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进步,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进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学,《礼记·学记》有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南史·崔祖思传》有曰:“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教学是一件关乎民族兴亡的大事,自古至今很多有远见的民族智士,都十分重视教育,十分重视教学,让万千少年成为英才,他们就是未来民族的栋梁。
1840年以后,多少民族智士投入教学,让更多少年掌握知识,为的就是振兴民族振兴国家。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在抗战过程中,我国国土在26个省中,有1500多县市被占,面积达到600余万平方公里,在那国难深重的日子,民族智士仍然不忘教育,西南联大的教学坚持8年零11个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西南联大附近的茶馆还曾经是很多学子交流学习的场所,他们后来为民族振兴奋力前行,还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解放以后,教育更被摆上国家大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其中有一位段力佩,他的育才教学经验“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在全国推广,他倡导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模式更被中小学教育广泛效尤。
近十多年来,从育才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后茶馆式教学”在教育界也掀起了一股旋风。“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它提高学生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