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席间,有领导问大家:前几年风起云涌的特色小镇为什么不成功?
踊跃讨论之下,每个人都给出了原因,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稍加思考就是感觉差了点儿什么。
特色小镇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没有成功必定有非常多的原因,比如就会有主观和客观的、关联性的和因果性的、内在的和外在的,找到了因果性的原因,才是复盘的意义所在。
构架式思维
后来者可以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就会省去不少探索的时间和金钱;而失败的教训同样珍贵,毕竟是用血泪、金钱换来的,直接放掉简直太可惜。
使用构架式思维,可以有效地规避错、漏、缺的遗憾。
“三生”、“三为”两个笔盒 惯用的思考、决策构架进行讨论,原因就会是不辩自明。
小镇定位有一个著名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理论:如果只有生产,那就是单纯产业园,如果只有生活那就是简单的住宅,如果只有生态那就是纯粹的旅游景区。
不成功的小镇一定有多种原因无法形成真正的三生,最终失败就是作为住宅的失败,或者是作为产业园的失败,再不就是作为旅游景区的失败。
由此超过一半的小镇失败可以归结为住宅开发的失败——选择在不具备住宅开发的地方进行了住宅开发,结果就真的卖不掉;在余下一半里,又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是旅游景区开发的失败——不具备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生造一个景区要成功实在太难;在余下的大约一成里,是作为产业园的失败,比如足球小镇、小提琴小镇听着就勉强,内容确实有,但太过于单薄、确实难以支撑一个小镇的生存和发展。
“三为”框架
客人为谁?客为何来?客从何来?这终极三问是行知合一的决策理论。
根据这“三为”就可以定性判断失败的原因,当然要彻底解决还需要定量的分析。
特色小镇开发的不成功还有时机不到、企业赌性过强、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等等——主动指的就是愿打愿挨,被动的当然是无奈之举。
小镇开发不成功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例子,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值得细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