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四部委关于安全产业的指导性意见


安全产业是直接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更多专用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产业,而四部委《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是对这个产业进行宏观政策指导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解读四部委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李秒

 

回顾我国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许多产业都是伴随着政策的扶持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如智能制造、3D打印、新能源产业等。如今,随着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安全产业更是被寄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形势下,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作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助力国家安全发展,满足人民需要,加快安全产业发展责无旁贷。

早在2018629,工信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安全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安全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发出近一年来,中国安全产业开始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关注。

那么这个指导意见对于中国安全产业的发展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明确了万亿产业的分类

《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发挥安全产业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更多专用的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作用。在制造强国战略下,依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加快安全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文件中明确指出,在生产安全领域,要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储存、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监测预警产品和故障诊断系统;重点发展用于高危作业场所的工业机器人以替换人工、人机隔离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减少用工、尘毒危害自动处理与自动隔抑爆等安全防护装置或部件、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被动安全产品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安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到2025年,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此分类后,交通运输中的道路护栏新产品、矿山开采中的智能机器人、建筑施工中的智能脚手架、危化品储存和运输中的传感技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防爆产品等将迎来一波极好的发展机会。

而在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肖健康看来,四部委的这个文件显然在安全产业销售收入上估算上有点过于低调,据肖会长估算,作为朝阳产业,包括上述领域在内的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少说也在十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突出强调安全产业内涵

 

安全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发展安全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翁文国认为,四部委联合发布的这个《指导意见》是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有益补充,突出强调了安全产业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毋庸讳言,我国安全和应急产业的技术体系还不健全,一些应急装备技术含量还不高,部分关键技术产品还是依赖进口,制约了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

翁文国指出,公众对安全和应急产品消费意愿不强,物资储备、应急产品配置标准等对产品拉动不明确,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不够等也都是加快安全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指导意见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组织实施“5+N”计划,逐步健全技术创新、标准、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协作和政策五大支撑体系,开展N项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市场需求,壮大产业规模等等。“这几项重点任务,直面了安全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软肋。”翁文国认为这将对产业的未来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翁文国还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安全领域企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总体上还是以“并跑”为主,在某些细分领域上有一定特色,对我国突发事件应对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到2020年,中国安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销售收入将超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充分表明安全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文件中还提出到2025年,安全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就为安全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长期关注安全产业发展的中汇国际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进学也表示。

 

强调技术装备目录的重要性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原国家安监总局就开始推行《目录》的征集和编制工作,截至20186月,已经编制发布了两批《目录》,其中煤矿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装备目录已编制发布至第三批。国家安监总局通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实验室副主任杨继星指出,此前《目录》中推广的技术装备主要集中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施工、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较少。而此次出台的《意见》则提出要“面向生产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需求,制定目录、清单,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产业发展,创新服务业态”,并进一步强调了《目录》的政策引导作用。“可以预见,将来编制发布的《目录》将会全面涵盖交通运输、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程施工、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各类先进的安全产品。”杨继星表示。

 

《目录》的编制和发布会起到哪些作用?杨继星进一步分析说,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快先进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切实提升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对社会资本投资促进安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保障生产安全、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性、紧迫性的安全产品方面加大投资,从而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专业化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而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肖健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工信部、应急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很非常重要,在这之前国家就曾出台过应急产业的相关文件,这些核心文件都向我们指出了未来安全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既有安全产业内涵又有政策措施。”

据肖健康透露,去年工信部、应急部与江苏和广东两省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战略协议从安全产业方面确定了将把这两个省作为示范省推出,在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再在八大经济区加以推广。为配合四部委的指导意见,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先后组织召开了中国安全产业的系列会议,并组织了安全产业的博览会。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协会,成立于2014年的中国安全产业协会五年来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诸多的安全问题。

 

 

2010年安全产业首次被列入国务院文件以来,我国安全产业稳步发展,从产业结构看,安全技术和产品已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主动防护和本质安全日益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包括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安全技术咨询等在内的安全服务产业在总体市场份额较小的现状下实现了快速增长。行业整体已由装备产品步入以产品和服务融合发展的结构调整期。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安全产业尚处于起步期,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市场培育不足,部分地区缺乏发展安全产业认识,尚未形成安全产业政府引导机制;科技创新支撑不足,“产、学、研、用”创新体系脱节,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尚不成熟。

上述因素都成为我国安全产业发展道路中的“拦路虎”,国家四部委指导文件的出台,有望在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打掉这些“拦路虎”,从而为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