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华为何归葬伊川!


当代易学名人邵伟华为何归葬伊川!
 
   早在二十多年前,邵伟华先生就有意愿:想永远陪伴先师邵康节先生,时刻向康节先师请教学习。如今,邵伟华安葬在河南洛阳伊川县平等乡紫荆山乾阳坡七星泉之阳,在易圣邵康节安樂佳城墓园附近。
   邵伟华先生魂归洛阳伊川,很多人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邵伟华生于湖北,工作在西安和广州,他又不是伊川人,为什么会归葬伊川呢?
   当年,迈过六十岁坎的邵伟华,首先来到伊川大莘店,拜谒先师邵康节。当时我们俩到邵雍墓园安樂佳城后紫荆山乾阳坡之时,他指着一个地方说:“翟老师,这个地方怎么样”?我打断他的话,说,说这干啥!走!此时我已知他已心仪紫荆山乾阳坡之阳这个好地方。



 
 
 
  二十多年后邵伟华逝世,我受邵元明先生委托,与伊川邵雍文化田园综合体洛阳旋枢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伟、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社社长李天寿,带领邵伟华培养的弟子霍炳龍、樊炳劭,来到邵雍墓原所在的紫荆山乾阳坡,先走过千亩红梅园,两位弟子似乎有点迷茫。我们继续走过千亩白皮松林,来到乾阳坡千亩九莲灯造型园林后山。我事先没有向他们透漏邵伟华当年选的吉地详细位置,只是提示大致的范围,心里也想看看这两个弟子道行究竟如何?实在找不到时再告诉他们。
 
  因为那个地方是两村的交界,有石堆为界。邵雍墓园东北方三百米外,高压电线塔西南侧附近,老照片中圈点之处即是邵伟华先生心仪的吉地。
 
  当年我与伟华先生站在此处向南看,远眺伊河川和九皋山,鹤鸣九皋天室风光令人神往:


 
 
天室山大鹏展翅,我曾向伟华先生讲述过天室山的故事(参阅:九皋山探秘:m.chinavalue.net/Investment/Article/2007-7-18/73429.html   探秘洛阳天室山 zhaizhigao.blogchina.com/792822818.html

 


  面对神秘的伊川天室山,邵伟华注视良久,微微点头。他心中想什么呢!?

 
 
    邵伟华此时来拜谒先祖先师邵雍,个中缘由应该是他心中有纠结。他说此前有人批解他的“八字”,说什么“邵伟华活不过六十岁”。邵伟华以事实证明他已经迈过了六十岁人生大坎。但他知道,先祖先师邵康节终年是六十七岁,那时邵雍的好友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程颢、程颐等,在洛阳邙山为他选定好墓地,但邵雍对儿子说:“诸公欲近城地葬我,不可!当从伊川先茔”。
   邵伟华思索,自己的寿年有多少呢?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我们俩讨论了康节先师说过的《功德在人,不在天也。功德在修,不修则不得》的诸多问题,邵伟华当时心中已有自己今后的打算。
  遵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训,他已为家乡捐款建了“邵伟华小学”。我说,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捐款建的学校,有点显摆吧!他点头说,对。后来他一改以往高调行事的风格,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在易海辛勤耕耘,撰写出版了《周易预测学》、《四柱预测学》、《风水规律学》等传世著作,在全国掀起了学易研易的热潮,迎来了易学文化的春天。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建树,而且在实践应用方面堪称大家。他在相学、八卦、四柱、风水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和发展,是公认的当代积极弘扬易学的第一人。他无私奉献,广结善缘。在利用易学服务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先后向各地教育、佛教、社会救济、革命老区建设和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累计达三千多万元,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慈善爱心大使”称号,并获得周易与医学特殊贡献奖。他做功德做善事,以实际行动化解不可预知的“命运”。
   2011年是邵雍千年诞辰,迈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注:孔聖享寿七十三,孟聖高寿八十四)人生第二大坎的邵伟华,再次来到洛阳伊川拜谒邵康节先师,捐资一百万在洛阳安樂窝建了邵雍铜像。捐资五十万要建邵雍墓的山门、享堂。虽然山门享堂没有建成,但他真心实意捐出了五十万巨资,善德永远不会湮沦,邵康节先祖先师一定是知道的。
 
 
 
 
 
 
 
 

   2019年4月16日,迈过“八十四岁”人生第三大坎的邵伟华,带着亲人、儿女和数百弟子再次来到洛阳伊川拜谒邵康节先师。
2019洛阳伊川安樂佳城的盛会
2019洛阳伊川安樂佳城盛会-翟智高的专栏 - 博客中国
http://zhaizhigao.blogchina.com/954357902.html
 
 
 
 
 
 
 
 
 
 
 
 
  仅仅一个多月之后,2019年5月2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十九日21时17分,他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
  第一时间,友人告知了我这个噩耗。我想到一个多月前,邵伟华在邵雍墓园拜谒先师时,已悄悄告诉我他不想吃饭了。吃中午饭,特意给他安排做了稀面叶,他仅喝了汤。按此症状,依照中医理论和民间几千年传下来的说法,叫做“吃秋不吃麦”,当新麦收获时节,就会寿终正寝。邵伟华逝世时,正二十四节气的小满时节,由于天气特别干旱,此时,本应是小麦灌浆的时期,伊川坡岭地的小麦却成熟收割了。小满麦熟之时伟华先生辞世离去,他的大德永远被人们称颂和怀念。他归葬伊川紫荆山神荫原乾阳坡之阳,与康节先祖先师相伴的意愿得以实现。安樂佳城“八九十枝花”宝地再添当代易学名人墓园。
 
 
  前面说到,受友人之托,我与霍炳龍、樊炳劭来到伊川平等乡邵雍墓园所在的紫荆山乾阳坡,两位弟子果然不负使命,找寻到他们老师早已心仪选定的那块吉地,经过一番堪舆操作和反复比对,最终确定的轴线吉穴,与当年他们老师选定的吉穴竟然不谋而合。
 
1、寻看,在千亩红梅园,俩弟子似乎有点茫然。我提议到高处岭上走走看看:
 
 
 
2、寻觅,蓦然回首,进入九莲灯造型树园林.......
 
 
 
 
 
 
 
 
3、啊啊!原来在这里......
 
 
 
4、定位
 
之后,樊炳劭、霍炳龍与杨恒有再次复勘确认吉穴方位。
 
 
 
 
   邵伟华先生追悼会,于2019年5月27日上午在洛阳伊川县殡仪馆举行。翟智高秒拍视频链接,
 
 
   追悼会后,邵伟华生安葬在河南洛阳伊川县平等乡紫荆山乾阳坡七星泉之阳,易圣邵康节安樂佳城墓园附近。

 
 
 
 

 

 
   
 
  2019年5月27日,邵伟华安葬在河南洛阳伊川县平等乡紫荆山乾阳坡七星泉之阳,与易圣邵康节为伴。安葬前再次确认吉穴方位无偏差:
 
 
  亲属捧着骨灰和遗像走向墓地,阳光照着半幅遗像,从此两隔。
 
邵伟华长女为父亲墓穴“暖宅”:
 
 
 
  邵伟华长子邵爱东敬香:
 
 
 
 
 
 
 
 
入土为安 秒拍视频http://t.cn/AiKaF9vC

  10时59分下葬时刻墓区上空出现瑞霭彩晕吉祥云。墓冢西北方出现犹如洁白雪莲花那样的吉祥云。墓冢上方出现七彩日晕吉祥云。邵伟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功绩和在易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硕果,必将名垂青史。
 
 
 
 
 
 
参考链接:

史话河洛;沉痛悼念邵伟华先生逝世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133005-1-1.html

邵伟华先生魂归洛阳伊川平等紫荆山乾阳坡之阳
www.lyshangdu.com/thread-133305-1-1.html
  被誉为当代“易学泰斗”、我国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的邵

伟华先生,于2019年5月2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十九日21时17分

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

  邵伟华湖北鄂州人,是北宋历史名人邵雍二十九代裔孙。改革开放后,邵伟华先生潜心进行周易、命理、相学、四柱预测、建筑风水等哲学社会学科的研究,继承、弘扬和捍卫祖国的易学事业。出版《周易与预测学》,从而在我国和世界掀起了周易热,为易学普及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1年,邵先生被新加坡授予“易坛泰斗”称号。2001年,邵伟华先生的研易事迹录入了《丰碑——中国共产党80周年奋斗与辉煌》一书的“丰采”卷,从而成为享誉国际的周易研究家、预测学家。
  2005年,邵伟华先生分别被聘为联合国信息促进系统国际发展网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荣誉博士、中国古建筑学
会易学风水荣誉总顾问、美国世界奇人协会副会长和中国经络
诊疗专业委员会终生名誉主席,并入选“世界十大奇人”。
    邵伟华先生在利用易学服务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
还先后向各地教育、佛教和社会救济等公益事业捐款达3000万元,
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慈善爱心大使”称号,并获得周易与
医学特殊贡献奖。2011年邵雍诞辰1000周年纪念,邵伟华先生又
捐助150万元,分别用于洛阳安乐窝“邵雍铜像”和伊川“安乐
佳城享堂山门”建设,为人们树立了怀祖宣德、敬贤尊师的好
榜样。
   邵伟华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意愿:想永远陪伴先师邵康节先生,时刻向康节先师请教学习。追悼会后,邵伟华生安葬在河南洛阳伊川县平等乡紫荆山乾阳坡七星泉之阳,易圣邵康节
安樂佳城墓园附近。

  邵伟华先生追悼会,于2019年5月27日在洛阳伊川县殡仪馆举行。

 


 

 

 

 

 


 

  

 



参考链接:邵伟华先生追悼会悼词
   2019年5月27日,当代易学泰斗邵伟华先生追悼会在河南伊川举行。




  中华周易联合会终身名誉会长王少英先生作为主祭人在追悼会上致悼词。悼词如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哀悼当代易学泰斗、一代宗师、国际著名易学家邵伟华先生。缅怀邵伟华先生卓越的学识和至高的大德,以及他为传承弘扬中华易学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邵伟华先生毕生致力于易学研究,生于鄂州,长于咸宁,战于朝鲜,涅槃于西安,大成于鄂东,腾飞于广深。他聪慧睿智、谦虚豁达、厚德育人。不仅是享誉国内外的易学领军人物,而且是被载入党史《丰碑》的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周易研究家、预测学家”称号。
    邵伟华先生是当代中华易学文化开拓者。《易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和精髓。在《易经》这颗明珠蒙尘的时代,邵伟华先生在易海辛勤耕耘,不畏艰险,撰写完成了《周易预测学》、《四柱预测学》两部传世之作,在全国掀起了学易研的热潮,迎来了易学文化的春天。
    特别是1984年冬,邵伟华先生因准确预测原苏共总书记契尔年科必死于次年农历正月,以及用八卦准确预测地震等,他高超精湛的易学造诣赢得了社会及国内外易学界的赞誉和认可。
    邵伟华先生从事易学研究40余载,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建树,而且在实践应用方面堪称大家。他在相学、八卦、四柱、风水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和发展,著有不少翘楚之作。尤其在当今风水领域门派众多、学术混杂的情况下,邵伟华先生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从国内到国外,遍访山山水水,不唯书、不唯人、只唯实。通过调查研究,亲身实践,为风水学正本清源,写出了《风水规律学》,乃当今风水学的创新之作。
    邵伟华先生不仅是位易学宗师,而且还是一位慈善家。数十年来他捐资革命老区建设和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累计达三千多万元,可谓功莫大焉!
    邵伟华先生逝去是易学界的一大损失。“先生已经作古,后来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要以邵伟华先生为楷模,继承先生之遗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新时代易学文化,使之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有机结合,在造福社会、惠济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邵伟华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他弘扬中华易学文化的功绩、易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硕果,必将名垂青史,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世人崇敬,为易学同仁永远缅怀、悼念!
        邵伟华先生千古!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附记:邵伟华墓位置在邵雍墓园东北方,吉穴朝向九皋天室山大鹏峰一带,天赐宝地,吉人自有天象。一、2019年5月27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上午10时59分--11时顺利下葬入土为安之时,湛蓝晴空出现七彩日晕,还有犹如洁白雪莲花的白云从墓区西北方向东北方缓缓飘过。二、葬后三天内有微雨甘霖洒向墓园区域。三、安葬后第七天,6月3日,农历五月初一,轰龙隆的雷电从西方天然石龍方响起,雷雨从康节墓园和邵伟华墓园区域经过:
接着豪雨倾盆降落在墓园区所在的卧云山神荫原(平等乡)大地,这个地区半年来已基本没有打过雷降过雨,中央气象台实时统计,当时平等乡降雨量达18mm中雨,雨后在东方还出现彩虹:
 
 
 
 
 
四、第八天当地小麦已基本收割完毕,第九天6月3日农历五月初三,又一次大更大的雷雨来到墓园区域,耀眼的闪电和轰鸣的雷声在伊川神荫原回旋,丝丝豪雨从中午下到晚间,将伊川大地、河洛大地、中原大地浇了个通透,彻底解除中原地区的特大旱情。五、洛阳旋枢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的“九莲灯”特型园林区为邵伟华安葬提供了极佳的园林墓地,功德无量。在此之前,该公司八千多亩园林苗木红梅、榉树、朴树、桂花、九莲灯造型林、组合红叶石楠等,由于天气过于干旱,仅为栽植的苗木浇水就需近百人,加上机械、电费等,每天费用在万元以上。这次透雨为苗木提供了充足的雨水,保障苗木茂盛生长,还节省了不小的开支。看来俗话说“善有善报,不是虚言。”邵康节说的“功德再修,不修则不得”,更是绝对的真理。
 
邵伟华为什么对伊川情有独钟?参考链接:

史话河洛;沉痛悼念邵伟华先生逝世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133005-1-1.html


邵伟华墓地方位的玄机探秘!参考阅读1、神秘的北宋名人墓园(连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yfl4.html




邵伟华墓位置示意图
 

邵伟华为什么崇拜邵雍? 参考阅读2神算邵雍谁也比不了(连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yba5.html

邵伟华为什么愿永远向邵康节请教学习?参考阅读3邵雍天根月窟象数理论对后世二进制数码技术的启蒙

邵伟华为什么选定墓穴朝向天室三涂山大鹏峰?参考阅读4探秘洛阳天室山
        


  古都洛阳龙门口正南面就是伊川,这里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伊川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丰厚的人文历史情况。
  我国原始农业达到顶峰时期的农业领袖神农氏炎帝,就诞生在伊川,首创“伊侯国”,开创原始农业的辉煌,被奉为农神,号为神农氏。有关神农炎帝的记载有:《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之,生神农于裳羊山”(注:裳羊山,又称尚羊、上羊、上阳、上元,在伊川平等乡)。
  《古史考》:“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周易·系辞》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利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白虎通》:“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也”。
   伊川平等大莘店出土有距今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钵、辛形石铲、锯齿石镰、磨制骨针等文物:
伊川白元土门遗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绘有日月运行,一年四季的历法图案。
   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东、西、南、北四面环山,中间状如盆地,河流纵横,伊水如青龙蜿蜒,自西南而东北,横贯伊川全境。熊耳山似驯俯白虎,九皋湖沼如翔舞朱雀,龙岭丘陵若温顺的玄武。沃野百里,四季分明,鹤鸣九皋,鱼潜沼渚,麦稻飘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华夏乐园,宜居宝地。
  伊川的山水很奇特。按我国的地形,本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周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中国的天文星图和地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而伊川的山水布局,与上面的方位观念恰好相反。横亘伊川境内的两座主要山脉,熊耳山南高北低,嵩山万安山脉东高西低。水系更是罕见的“逆流”奇观。在左丘明的《左传》中记载,“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戎有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河(黄河)山(王屋山)以南者中国,中国山川东北流”。洛阳伊川正是这个方位,山川河流正是西南东北向,由此可知,伊川是古人认为的“中国”核心区之一。
   伊河、明水(葛寨)、康水(烟涧河)由南向北流;姜子河(白降河)、永定河(土门)、来儒河(吕店)向西流。甘水发源于高山西鹿蹄山,向北流入洛河。还有人工天河陆浑东、西干渠也是呈环抱之势由南向北流。
   这种华夏核心地区山水逆向的奇特现象,早已引起古人的向往,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男耕女织,尊老爱幼,民风纯朴,和睦安居,怡然自乐,县境仅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就有四十多处。
 

参考浏览:
 
  邵雍墓园正西两公里,有巨大的天然石龍。邵雍有诗云:“陆海卧龍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还。
 
 

 
  邵伟华一辈子热爱研究风水,也为国内外无数名人、大亨、老板们勘验阳宅、阴宅风水。有几人知道,他自己早已选定,要归葬到天下独一无二绝佳的天然石龍所在地,这里龍脉风水宝地早在千年前已被先祖先师邵康节选定。邵伟华墓穴在伊川邵雍墓附近,有什么奇怪吗!
 
  如果您浏仔细览了下面的文图,倾听了龍鸟视频的奥秘,相信您会有不一般的感觉:
 
 
参考浏览:
 
 
 
美丽而神秘莫测的龍鸟(实景拍摄配乐视频 )
作者 翟智高



  伊川龍头沟不仅有巨大的天然石龍,还有美丽而神秘莫测的红嘴黑羽毛龍鸟。


  传说,太阳龍鸟是神龍的女儿,神龍的画师爱慕龍鸟而请虾米当红娘。谁知虾米嫉妒画师,就编造谎言,说龍女认为画师身份低贱而不配。受骗而失恋的画师由爱变恨,当龍女在龍潭洗澡时,画师将墨汁倒在潭水里,龍潭墨黑,龍鸟全身乌黑,双脚埋在泥土没被染黑,惊叫中红嘴唇露出水面未被染黑。于是,红嘴黑羽毛的龍鸟终生陪着神龍,从春到夏,由秋到冬,从不离开。
  既然传说中有神龍,那么出现龍鸟的地方也该有龍了。
  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扉衣帛画上,天堂部分右上角一个圆环,用来表示太阳,太阳中
就雕画着红嘴黑羽毛的龍鸟,这就是太阳鸟,形体与天然石龍地区的红嘴黑羽毛的龍鸟一模一样。

长沙马王堆扉衣右上角的陽鳥:

  龍鸟,圆形的头颅,红红的嘴唇,红色的脚掌,身著的羽毛像黑色的绸缎,阳光下泛着光泽,光泽呈现五彩,浑身乌黑的鸟,神龍女儿的确非同一般:

龍头沟石龍那里常年居住三对六只龍鸟“夫妻”,恩爱有加,夫翔妇随,自由翱翔。附近地区还有七对十四只龍鸟,可遇而不可求,全看运气。
在石龍处飞翔的龍鸟:
 

 

 

 

 
  我每次去龍头沟,总尽量带一些玉米、小麦、面包等食品,放在望龍台的石头上,过些时龍鸟喜鹊会自己飞来“享用”。吃过之后,这些小精灵还会在附近鸣叫着蹁跹飞舞。

视频,龍鸟在石龍那里盘旋翱翔,翩跹飞舞
  看那龍鸟,黑羽毛,红嘴巴,红脚掌,一年四季都在龍头沟生活,龍鸟在石龙那里盘旋翱翔,唱起好听的歌,几番翩跹飞舞:龍头沟石龍上空鸣叫,这似乎是对心灵的一种召唤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  13849904034
附录

流传千载的安登感神龍首生神农创世传说之证实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79338-1-1.htm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河南省作家协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名家笔下看河南”魅力中原行《流金岁月》一书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本文载《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作家文库》第五辑

精品文化论坛 -> 文化社会-

 

 

 

龙乡伊川行

 

 

                             翟智高    文、图



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bbs.dahe.cn/bbs/thread-3674105-1-1.html

探寻中华龍的起源
                    ———洛阳伊川巨型天然石龙研究

 

1:《炎帝神农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xgow.html


2、中华龍文化探源与实证 - 中华龙文化协会 -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p-426934719.html

                   
3、
历史/哲学
炎黄河洛史迹考

4、印尼华文《好报》连载河洛之旅:那片神圣的土地(1--11 连载)
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ycb5.html





5、神秘的北宋名人花园与墓园



6、史话河洛&美丽而神秘莫测的龍鸟
 
 

7、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伊尹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8/29/42150.html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9-1-24/1759864.aspx

《宋史 忠义列传》中的河洛热血男儿是谁!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8-3-10/1505676.aspx


8、缅怀历史巨人邵雍
新浪博客   



9、文化/社会历史/哲学

邵雍天根月窟象数理论对世界科学文明的贡献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4-23/27930.html

10、《神算邵雍》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9-1-24/1759864.aspx

11,邵雍的史学巨著《皇极经世》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2458.aspx



12、邵雍的“安乐窝”、“安乐书院”和“安乐佳城”.

邵雍洛阳伊川“三安”史话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


   邵雍《伊川击壤集》书名考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1-5-28/772183.aspx       
翟智高

13、《安樂書院》的千古之谜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32676-1-7.html
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安樂書院纪念碑揭碑仪式
14、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安樂書院纪念碑揭碑仪式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31475-1-7.html

15,
数码鼻祖邵雍安息之地安乐佳城 风水宝地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1-8-25/823568.aspx

16、邵雍千年诞辰纪念安乐佳城盛况空前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4147.aspx

17、2011邵雍诞辰千年盛典,天根月窟天象奇观(组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0tvyk.html



18、邵雍诞辰千年赋(附注释于后)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1-10-18/846293.aspx

19、邵雍出生地衡漳在哪里?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2712.aspx


邵逸夫与先祖邵尧夫
http://zhaizhigao.blogchina.com/1662320.html



20、宋代名相富弼墓葬如果移葬浙江,真是“落阳”的悲哀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59972.aspx

21、伊川宋文化底蕴深厚

http://zhaizhigao.blogchina.com/490895934.html


22、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18/73429.html


您可以了解一下伊川的地理环境与丰厚的人文历史情况。
  古都洛阳龙门口正南面就是伊川,这里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我国原始农业达到顶峰时期的农业领袖神农氏炎帝,就诞生在伊川,首创“伊侯国”,开创原始农业的辉煌,被奉为农神,号为神农氏。有关神农炎帝的记载有:《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之,生神农于裳羊山”(注:裳羊山,又称尚羊、上羊、上阳、上元,在伊川平等乡)。

  《古史考》:“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周易·系辞》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利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白虎通》:“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也”。

伊川平等大莘店出土有距今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钵、辛形石铲、锯齿石镰、磨制骨针等文物:




伊川白元土门遗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绘有日月运行,一年四季的历法图案。

   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东、西、南、北四面环山,中间状如盆地,河流纵横,伊水如青龙蜿蜒,自西南而东北,横贯伊川全境。熊耳山似驯俯白虎,九皋湖沼如翔舞朱雀,龙岭丘陵若温顺的玄武。沃野百里,四季分明,鹤鸣九皋,鱼潜沼渚,麦稻飘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华夏乐园,宜居宝地。


  伊川的山水很奇特。按我国的地形,本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周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中国的天文星图和地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而伊川的山水布局,与上面的方位观念恰好相反。横亘伊川境内的两座主要山脉,熊耳山南高北低,嵩山万安山脉东高西低。水系更是罕见的“逆流”奇观。在左丘明的《左传》中记载,“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戎有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河(黄河)山(王屋山)以南者中国,中国山川东北流”。洛阳伊川正是这个方位,山川河流正是西南东北向,由此可知,伊川是古人认为的“中国”核心区之一。



   伊河、明水(葛寨)、康水(烟涧河)由南向北流;姜子河(白降河)、永定河(土门)、来儒河(吕店)向西流。甘水发源于高山西鹿蹄山,向北流入洛河。还有人工天河陆浑东、西干渠也是呈环抱之势由南向北流。

   这种华夏核心地区山水逆向的奇特现象,早已引起古人的向往,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男耕女织,尊老爱幼,民风纯朴,和睦安居,怡然自乐,县境仅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就有四十多处。


伊川人文历史悠长,
伊河西八大景
一、第一名相
  《中国名相辞典》所载自先秦至清朝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所载52位名师,伊尹均名冠首位,称中华第一名相。平等乡平等村(古称大莘店)西0.5公里有伊尹祠、伊尹墓、拜尹台、伊尹故里、中华第一相碑,伊尹祠有对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垣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据《水经注--伊水》载:“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平等乡古城村南)。唐孔颖达《十三疏注》载“伊尹老归故里。”《帝王世纪》载: “伊尹卒,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以报大德焉。”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宰相。《孟子》载:“伊尹相汤而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史记--殷本纪》:“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伊尹辅佐成开创了商王朝,又辅佐成汤的大儿子大丁、外丙、仲壬和成汤之孙太甲,为三朝功臣,他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范了甲骨文,提出“咸有一德(以德治国)”“任官唯贤材(任人唯贤)”等立国大计。历代尊为贤相。站 在伊尹墓前,面南向伊尹祠,拍手或呼叫,回声很灵,传说在此求愿,极有灵验。此回音壁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有同工之妙,但要早3000年。
  伊尹祠附近还有马回永庆寺、宋店臣云山、石守信墓等名胜古迹。
二、天然石龙
  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龙--源流文化》一书中,平等乡上元村南龙头沟中的天然石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洛阳市旅游地质景观颁布图》列为淋滤钙华型石龙景观,距今300余万年。
  天然石位于龙头沟北侧沟壁上,现露出部分约90来,高近10来,龙的吻、牙、角、身、翼、足等俱全,呈伏卧欲腾飞状,全由自然形成的料礓石构成。附近还有石凤凰、石龟、黄龙泉和黄龙庙。
  史料典籍《春秋纬--元命包》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于常羊,生神农”。《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性也,母曰任巳,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图说中华文明大典--三皇五帝时代》记伊川天然石龙即文献中的“神龙”。平等内有炎帝庙。
 
  《说文解字》记:“龙,春分而登天”。天然石龙一年四季随节不同而变化,以春分至清明看的最清楚。几千年来,龙文化始终是维系炎黄之孙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然石龙是有独特魅力有奇观。
三、程园紫气



  程园位于县城西荆山下。是宋代理学天师程颢、程頣和其父程珦的墓园。宋凉佑元年(1241),宋理宗诏二程从祀孔庙,封程颢为河南伯,封程頣为伊阳伯。程园西与荆山公园相依,东与酒圣杜康祠为邻。从远处望去,似有紫气升腾。
  二程提出的“存天里,灭人欲”“行仁义以变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纲常理论,被封建时代奉为道德规范准则,从宋至清,统治人们思想几百年。
二程的理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天理治国”“视民如伤”是重要的治国重民思想,二程批佛老、重纲常 工、以农为本、重义轻利、利不妨义、克已私心去、以教为本、学莫贵于自得、博学而守约等学说,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在今天也有积极意义。
四、安乐佳城
  安乐佳城是宋代哲学家。易经大师邵雍的墓园。位于平等乡西村西卧龙山之阳,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墓园围墙的每一块砖均印有“邵夫子之墓”四字。邵雍被宋代皇帝赐谥“康节”并封为“新安伯”,意为新城安乐之伯。程颢称他为“内圣外王”。
 
  邵雍曾随父亲邵古隐居于伊川神阴原西南(今平等村)。“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其父自号伊川丈人。墓园中西北立有邵雍父亲有墓志铭碑,平等村内有邵夫子祠旧址。康熙皇帝亲书“学达性天”挂于该祠。

   邵康节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集》等哲学名著,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尤其是他所 画“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按二进制数码排列,是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伦基础,为世界科学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电子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推广,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邵唐节的第34代孙。当代香港亿万富翁邵逸夫先生,自1987年至2003年向中国内地文化教育事业捐款达24亿元。邵康节后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解放军中将、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邵华泽,1994年题词“岁月易调谢,善恶难湮论”,刻碑立于邵夫子墓山门前。邵康节后裔还有当代坛泰斗、预测大师邵伟华等。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到安乐佳城来寻找灵感。拜谒这位不朽的思想家和易学圣人。
五、书院立雪
   伊川书院位于鸣皋镇的伊川四中院内。北宋元丰五年,著名理学家程颐在宰相文彦博资助下创办伊皋书院。元朝大德九年,元将军克烈士希驻守鸣皋,慕程氏理学之博大,重人人修书院,元任宗赐额“伊川书院”。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赵孟钍榈ぁ1幸豢帽手蓖ΣΦ墓虐兀啻桃们资衷灾病�
  历史上有名的“程门立雪”故事就发生在伊川书院。二程的学生杨时、游酢从南方到书院探望老师。到达时程颐尚未起床,二人就立于门前恭恭敬敬地等候,当时天降大雪,待老师醒来时,二位学生站立的地方,雪已积了半尺多深,“成门立雪”成千佳话。二程的理不学思想后来成了封建统治的道 德规范,统治中国人民思想八百年。伊川书院也成了人们寻求“文气”的胜地。
六、南岳眺衡
  南岳庙位于鸣皋镇北的衡桃山上,坐北朝南,殿阁雄伟,雕梁画栋,飞檐挑角,殿内南岳大帝塑像庄重有神、栩栩如生。
  相传南岳庙建于北魏年间,孝文帝都洛,南巡至鸣皋,望着正南方鸣皋山主峰,想到北魏政权己有四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尚缺南岳衡山,于是就尊鸣皋山为南岳衡山,建庙祭祀。唐代诗人祖咏《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薄》诗曰:“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把鸣皋山比做峨眉山。“洞庭浪”指南岳衡山,位于洞庭湖的南边,在南岳庙仿佛听到了洞庭湖的浪涛声。
  相传有灵签碑,据传立于唐时。碑上有签 语数十条,分述吉、凶、祸、福、财、运、婚、嫁等。有求者可站 在数米外,用土块、粉笔等投向碑上签语处,查看投中之签语内容,据说很灵验。不论预测效果如何,但为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使求签者乐此不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南岳庙会,香火鼎盛,逢庙会必有雨,相传是南岳奶奶哭送南岳爷,为南岳庙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七、九龙古槐
   鸦岭乡刘沟李窑村有一古槐,高14.3米主干最大胸围3.65米绿阴达270平方米,九根裸露地面的树根,恰似九条龙同,被誉为九龙槐。站 在九龙槐下,东可望万寿寺、龙门山、万安山、少室山。唐相李吉甫、唐相李德裕墓位其北。后唐庄宗李存勖雍陵、宋相文彦博墓、宋北京留守王拱辰墓位于南,唐齐国太夫人墓、宋相韩琦墓位其西。唐代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平泉朝游”二大景观均在附近。观世事沧桑,评历史兴衰,别有一番韵味。
八、鼎台观景
   城关镇古城寨村和平等乡古城村。古称新村。又称伊阙城,是东周未年周天子赧王的皇城遗址。有赧王逃债之台,“债台高筑”典故即出于此。秦人“据九鼎,案图籍 ,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后演变成“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典故。《汉书--诸候年表》载有“逃债台”的故事:“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债之台,被窃肤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
   成语“问鼎中原”也发生在这里。《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尊王伐戎”为名,伐陆浑之戎,观兵周郊,陈兵于今平等乡东村、西村(古称东、西蛮子营,楚人称南蛮子)。周天子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王借机“问九鼎大小轻重”,意在谋图周王室。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回绝了楚王。这个楚王即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游鼎台故址,南望九皋,伊河如带,稻花飘香,荷花竞放,车水马龙。论成语典故,悟人生真谛,品历史云烟,乐太平盛景,个中感受,定有不同。
伊河以东的八个景点更引人入胜
一、范公忧乐
  彭婆乡许营村北有北宋著名贤相范仲淹的墓园,北依万安山,南临曲水河,左伊水龙门,右嵩山少林,高山仰止,松柏苍翠,一代保相,长眠于此。多少志士豪杰,慕范文正公之英名,前往拜谒者,络绎不绝。
  范仲 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人。少有志操,虽贫苦乃奋发学习。在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时、与宰相富弼、欧阳修等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建议,被宋仁宗颁行全国,号称新政。腾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岳阳楼,范仲 淹写《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颂名句。范园前新立范仲淹巨型塑像,高大挺拔,展示出一代名相的神采。由范公后裔、伊川范振国先生敬塑。园中新近重修范公祠,由范公三十代孙,香港人范止安先生捐资。郑州经少林寺到龙门的高速公路,太原到澳门的高速公路在范仲 淹墓园附近交叉通过,为范园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范园东约四百米,有唐代名相姚崇之墓,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他曾提出军国大事十件事在历史上很有名,十件事是:1.政先仁恕;2.不幸边功;3.法行自近;.宦竖不与政;5.租赋之外一切禁绝;6.戚属不仁台省;7.接臣以礼;8.君臣得犯颜直谏;9.绝道佛营造;10.禁外戚干政。姚崇“十政”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范仲淹墓园西有唐代尚书裴遵庆墓及其祖莹,东部吕店乡梁沟有魏文帝曹丕陵。这一带属嵩山东延万安山脉,山势雄伟,风光秀丽,少洛高速沿山下而行,为万安山旅游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天室鹤鸣
  酒后乡梁圪垯村位于九皋山主峰下,山上有鹤鸣观。《诗经--小雅--鹤鸣》云:“鹤鸣九皋,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人把九皋山看做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史记-周本经》记载周武王卜定洛阳王城时,曾“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做天室。九皋山是古都洛阳的南屏障,有秦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九皋白云”蔚为奇观。

  登九皋山主峰有小路可攀登,中间一段直上直下,犹如天梯,十分险峻。登上主峰可一览周围风光,陆浑水库如一面宝境,伊阙龙门似天室之门,汝阳、伊川、嵩县三县风光尽收眼底,飘飘然犹如成仙,不由人诗兴大发。唐代诗人李白登九皋山吟诗多篇,有这《鹤鸣九皋》诗曰:“昭化成仙质,长鸣有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凝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在九皋山游玩后,李白发出“欲卧鸣皋绝世尘”。他想留 在这里不走了。
  九皋山下酒后村又名海角镇,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九世孙也鲋避难天此。使孔子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宋代宰相张齐贤,曾在海角镇建“和乐书院”,并安息于此, 有《宋司空张文定公墓神道碑》。罗庄村有“淘金鼎”。
三、观音净土
  白元乡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宝村的清凉寺、水牛沟村的净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张文德有《春日游净土、清凉、金山诸寺》诗:“晚来汲露煮茗芽,古寺无人犬护家。座上真文余贝叶,阶前云气绕昙花。蒲团半纳随藜枝,舍利多珠隐木 瓜。为问老僧何处去,白云深锁众峰斜”。三寺所在地里位置十分独特,从远处望去,一尊巨型观世音菩萨仰伊河东岸。观音头朝龙门,脚登金山。头部前方有村曰“土门”,按当口语称“头门”,意为佛之门。
  土门遗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绘有日月运行,一年四季的历法图案。
  清凉寺位于观音眼角下,佛泪下落,清凉无比。观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宝”,地方口语称“下巴(儿)”。观音腹部位置是净土寺,脚的位置是金山寺。净土寺在隋唐时为皇家寺院,名为东都净土道场。隋大业七年(611年),偃师人陈玮随其二哥陈素在净土寺出家,法号玄 。他于武德九年(626年)离开净土寺到京都长安,贞观元年(627年)由长安出发,去西域(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有唐玄奘在净土寺出家的记载。“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翘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笔孤征”。《旧唐书》载:“僧玄奘,娃东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净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净土禅寺记》石碑,洛阳各县寺院住持均有签名,证明白元乡的净土寺就是历史上东都洛阳净土寺,目前该寺已修整一新接待游人。
四、庄子蝶梦
   白元村东的蝴蝶山下,有庄子隐居的庄子洞,《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白元村有庄子洞和周漆园吏庄子墓。庄子墓仅存一小山丘,庄子洞保存完好,洞内有泉水涌出,被称为“不老泉”。庄子洞内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结核,朦胧看去这些石结核犹如各种姿态的蝴蝶。《庄子--齐物论》记其事:“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著有二百多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宣传哲理。风格幽默,想像丰富,其有浓厚浪漫色彩。他讲到鲲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写疱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此外,像“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边有猎人、”“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之书。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其学说是治国、齐家、修身的哲学,也是长寿之道。
五、杜康醉牛
   葛寨乡黄兑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头朝东南,牛首似钻入山中,据亿传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沟水库,过黄楝树村,在洇涧村北与明水会合,经双头附近流入伊河,北魏《水经注-伊水》记载北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隶汝州全志》记“俗传杜康造酒于北,水经注名康水”。北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烟涧村制作的青铜器精美绝伦,中央电视台《历史中国》专题报道,闻名中外。
  相传杜康避难于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闻酒香而至,偷喝些酒,醉得不能回宫,就把头钻向山中,从远处看牛山,确实像一头钻头不顾尾的大牛。
  1996年《考古》上刊载,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时期的精美酒器。常川有杜沟、康沟、康庄、土沟水,城关镇有杜康造酒的谆⑷笥卸趴当苣训摹奥谑稀币亍6趴狄胖繁椴家链ù蟮兀嗯2蛔聿殴帜亍�

六、聚仙泉声
  沿着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乡双头村与葛寨乡双头寨村之间有一个“三年两头过神仙”的道观“升仙观”,又名“聚仙观”。相传八仙在此聚会,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们由此越伊河,飞海山,会西王母,各施飞升本领,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附近还有“吕洞宾戏牡丹”的“牡丹窑”。
聚仙观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仔细聆听,似琴声,似鹤鸣。泉音时而如高山流水来自天际,俄而又似雨过竹林,龙出深涧。故此泉称明(鸣)泉。今称回音泉。《山海经--中山经》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鸣)水出焉。《水经--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东北流与明水会,西南流入于伊水。”鸣泉水是优质矿泉水,饮之延年益寿。昔日求水者络绎不绝。如今鸣泉被封闭,游人只好望泉兴叹了。
七、龙岭银光
   水寨镇韦村东倒庞辛拢诤捍牧橹形洌瓷吖辏步辛辍8且虼勇赖甓×魑骱优塘狡彰魉孪蛭鳎了碌牡匦臀痪薰曜矗屏氡Φ亍T诠瓯车难羝律希泻罅禾嬷煳履剐辏拼哪档ぴ耙步ㄔ谔焱踉骸0咨诚缧⊥醮逵芯帕矗氪逵刑葡嘁Τ绻收�
  古传说站在伊河西的山岭上,有时可以见到龙玄寺一带有银光闪耀,被称为宝光,但实地确找不到宝光发自哪里。据说七十年代初,确定秘密军工158厂厂址时,在飞机上曾看到龙玄寺一带闪银光。
  龙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为龙泉寺。中外合资豫港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豫港龙泉铝业公司建在龙泉寺附近。两公司不仅成为的支柱产业,而且是花园工厂和旅游胜地。千古传颂的龙岭银光,如今成为现实,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电和铝不正是光辉的银光吗?
八、万安盘龙
   吕店乡丁流西河村古有盘龙山普明寺,现寺己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许多古代碑刻。还有古莲花桥,流传有“桥上路,路上桥”的传说。曾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绕寺而过。水东为石山,层层斜状石线纹理如巨龙之纹,故名盘龙山。水的西面为土岭,以S线分界,极像常见的阴阳图。惠水又称湮阳水,谐音即“阴阳水”。
   以盘龙山为南北轴线,北边万安山下吕店乡梁沟有魏文帝曹丕陵,南边半坡乡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时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水经注》载:“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此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杀其子”。
  万安山主峰海拔937.3米,是伊川最高峰,峰顶有万安宫、祖师庙。登顶可一览洛阳、偃师、伊川风光。魏文帝陵以南有龙泉寺,九道山岭朝此地。世称九岭朝牡丹。古代这里遍地是牡丹,比洛阳牡丹开得早,花期长,至今还有几百年前的牡丹树,是洛阳的“牡丹王”。
   1944年6月,抗日英雄张思贤在盘龙山、万安山建立豫西第一支抗日武装“嵩阳游击队”。多少志士浴血奋战,为国而献身,吕店村南文昌阁有《伊川县抗日烈士纪念碑》。沐浴在和平时代的人们会永远缅怀 先烈日丰功伟绩。

 
伊水黄金线一条111000.jpg (239.37 KB,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