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中蕴藏的致富机会
段绍译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或有能力做的,否则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一位艺术家只会画油画和国画,那么行为艺术就不是这个艺术家的机会。
再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投资100万元办一家企业,如果一年的利润有10万元,这不能说这个企业赚了10万元,因为即使什么也不做,把这100万元存到银行的利息也有25000元(2010年10月20日起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2.5%)。也就是说,你办企业实际上只赚了75000元,那潜在的25000元的利息收入就是你投资这个企业的机会成本。
但如果你有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比如你把这100万元借给另一个很需要钱的老板(假定可以设定抵押,没有投资风险),他能给你12%的年息,那么这时你办这个企业就不是赚了10万元,而是亏了2万元。
因为你不做事都可以赚12万元,现在这么操心费力却只赚了10万元。这时,那12万元潜在的利息收入就是你办这个企业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必须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一个项目,而非所放弃的选择收益之和。如果你拥有一所房子,那你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有的收入或将房子卖掉用来投资到其他某一项目的收入。
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有多种使用的“机会”;而资源的稀缺性又往往决定不能鱼和熊掌兼得,即当资源用在某一方面时,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的代价。所以说“选择不对,干了白费”。
收益大于成本时说明了某一方案具备可行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说明方案越可行。利润最多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你每天都面临不计其数的选择。比如是应聘去私企工作还是去做公务员,是先结婚生子还是先稳定事业,是投资开公司还是做职业经理人,找甲还是找乙合伙做生意…这些都是人生的大事,决策正确与否事关重大。
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你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决定你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仔细权衡,认真思考。
一个本科生决定是否读研究生,就要充分考虑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因为如果决定读研究生,那么就意味着必须放弃研究生读书期间出去工作可能获得的收入, 在社会中锻炼自己获得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而不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通过在校园获得知识以及未来以较大概率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
相对而言,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群的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只受过低水平教育人群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取决于个人的先天禀赋、生存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机缘机会等。例如比尔 盖茨连大学学业都没有完成,如果他按部就班地读完哈佛大学获得毕业文凭,那么可能就与世界首富失之交臂了。商场的绝大部分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因此他选择继续学业的机会成本也就无可估量。
不久前在《潇湘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女生刚刚研究生毕业,找到了一份安逸又体面的大学教师的工作,不巧的是她怀孕了,这两者是冲突的。于是,她放弃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回到老家安心养胎。
她认为对于她而言、以她的能力和学历、工作可以再找;但是就她目前的年龄而言,如果不生小孩,那么机会成本很可能是放弃天伦之乐,而这些对于她而言比工作更重要。
存在总是合理的。很多选择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但是对于某一个个体的某一个阶段而言,这择是有对与错之分的。我们不得不说到婚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的社会环境,男性与女性在婚烟上的机会是不对等的,女性结婚的机会成本往往大于男性。
究意是选一个离婚大款,还是选一个打拼中的未婚小白领?选青梅竹马,还是选邂逅的激情?这些不仅是感情天平上的选择,也是物质基础上的选择,所以有“女怕嫁错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
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对选中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的代价。
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的成功程度与学历教育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一个人日后的发展水平并不取决于这个人起点的高度(尤其是家庭背景)。
人生中有太多的选择机会,选择某一个机会,就要放弃另一个机会。若干年后,回头来看,有很多的机会不过是鸡肋而已。很多处境较优越的人就不舍得放弃到手的不错的生活境遇,而没有勇气冒着很大的风险,重新投入一个前途无量的未知世界,进而白白丧失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还有一些人仗着自己是“香饽饽”,觉得社会上机会很多,因此不懂得珍惜。他们到任何岗位上都摆出一副老大的架势,自以为是,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从来不想改变自己, 天真地想着改变环境,总认为这个地球是围绕自己转的,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种现象在学历高、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当中更普遍;而学历教育较低的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一般不那么理想,放弃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几乎可以不假思索抉择,即使失去也不那么令人痛苦和留恋。
另一方面,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没有放弃的迷惘和困惑,他们不得不干好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很多人认为自己起点低,因此会很努力地适应环境,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最后却成功了。
几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读者向我邮购《普通百姓致富之路》和茅于轼签名的书,我的助手全是按普通印刷品邮寄的,从来不挂号。这里面又涉及到机会成本。
我寄书为什么不挂号呢?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寄出100本书如果不挂号,丢失的概率最多是3%,也就是说我寄出100本书,最多只会损失60元(3本×20元/本),而如果每次都挂号,寄100本书的挂号费就要300元。
所以我坚持让读者收到书再付款,宁可把书寄丢也不挂号。何况丢了的书也是没有浪费的,只不过是有人免费看了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我1998年在冷水江市创办广大实业有限公司时,很快做了河南新郑市“建喜”牌石棉瓦的娄底地区总代理。当时我卖石棉瓦的时候,就把大批的石棉瓦摆放的大马路边销售(当时小城市还没有城管)。
很多朋友对此不能理解,问我难道不怕晚上被偷吗?其实我是考虑了机会成本的。因为如果租一间仓库专门堆放石棉瓦,一年的租金至少要6000元,并且还不能让潜在的顾客经常看到,其实让过往的人经常看到就是最好的广告啊!他们以后需要石棉瓦时就会想起这个地方有。
另外,很多客户喜欢看什么买什么,如果把石棉瓦堆放到仓库,也许顾客就跑到另外的地方买去了。最后,我知道做贼的人都喜欢偷单位价值大的,质量轻巧的和容易变现的东西。而石棉瓦每块才10多元,每块质量却有10多公斤,并且很难变现。
所以,晚上来偷石棉瓦的一般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的穷人,他们不过是偷点去自己用而已。并且我深信每年被偷的石棉瓦一定在2000元以下。
既然这样,万一被偷了就当做是给穷人做慈善吧!1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石棉瓦堆放在马路边销售每年被偷的货值都在1000元以下。当然,如果是卖大米就千万不能晚上堆放在外面了。
总之,考虑“机会成本”去进行选择的时候,你就可以始终进行“最佳选择”而放弃“次优选择”。 久而久之,你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了起来!
本文来源:段绍译理财专著----《谁是下一个有钱人》
作者简介:段绍译,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名门世家商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有限公司董事长,《融资网》专栏作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