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节看中国人的信仰(4月7日)


 

从清明节看中国人的信仰(47日)

 

关键词:清明节  信仰

 

有过留洋经历的人,或者思想上有西化倾向的人,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活得很空虚。但实际上,中国人有很强烈的信仰。而对祖先的信仰,对自然的推崇,对真理的追求,都是中国人的信仰。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说: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既为过去的人活着,又为将来的人活着的民族。

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式的教育就是教条,就是死记硬背如填鸭似的应试教育,就是让人失去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而成为别人的附庸的教育,就是泯灭人性的过程。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现在正是“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其实所谓清明节,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清明节祭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而且是优良传统。

虽然清明节已经成为法定假期,而且连同周末有三天的“小长假”,但这个假期基本都用来踏青和郊游。真正用来祭祀祖先的时间很少,即使是祭祀祖先,很多时候都是在给后人看的。其实清明节去墓地看看,不仅是类似于忏悔之类的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是对祖先优秀家风的传承。

中秋和除夕是团圆的日子,是中国人对于家族兴旺和子孙繁衍的追求;而清明节则是通过对于祖先的祭祀而使信仰与家风得以传承,传承的是责任,传承的也是美德,传承的更是精华。更多的是感恩,感激祖先对自己的包容。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 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其中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信仰,信上帝、主宰、佛等。这些都是畏天命,从前社会等级分明,这种畏,用来维护社会稳定。

现代人虽然破除了迷信,但依然要有所敬畏,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现在,自然、真理、规律就是我们需要敬畏的天命。畏大人三个在这里字所说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职有多高,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个人再成功,总有他的父母、上级,让他敬畏,从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轻举妄动。

 

北宋的张载更有名言传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中国人的信仰,只不过能实现这样的信仰的人,即使从整个历史数到现在,都实属凤毛麟角。但信仰这东西,原本就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而且是精英中的精英都需要仰视才见的,如果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很轻易达到,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谁说中国人生活在苟且之中?在贾春宝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信仰,并非如西方那样崇尚自由,而更多的是家庭责任,因为孩子再大都会被别人说是“XXX人的孩子”,孩子有出息都讲究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或许有人会觉得中国人活得累,但活得累本身也是一种传承,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代人都要为祖上和后代负责任,为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而努力,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贾春宝认为,那些西方人的所谓信仰,无非就是为自己升入天堂享乐,而不是下地狱饱受磨难。尊重人的个性,让人从小养成自信心、消除心理阴影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甚至爷娘老子都不怕”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位,这种心理形成习惯并传承下去,是会失去未来的。

中国人的信仰,是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信仰无须宗教,经由古代的私塾制度与科举制度以及家庭教育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认知中国人的信仰,从对于清明节的感悟开始!

 

贾春宝

201947日星期日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