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号死与银行生
“2019年5月24日,由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宣布对包商银行进行接管,期限为一年。“
一位银行业的朋友讲:包商银行被托管,约等于破产了。
包商银行被托管,打破了国人的认知,国人包括我在内,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是不会、不能倒闭的。
包商银行之前,中国确实没有过银行倒闭的先例。而我们所了解的“银行”倒闭事件,就是最早的山西票号,比如北京的“四大恒”。
作为银行的前身,这些票号在清末曾经是大行其道的,《日升昌票号》、《昌晋元桔票号》就讲述了其辉煌的历史,其保密机制、诚信体系、密码机制令人称道。
当年票号员工收入非常高的,山西从没出现过状元也被归结为票号太过发达,一个学徒每月收6~8两文银,和一个县太爷的收相仿佛——那念书还有什么用啊。
但在民国时期,现代银行业发展起来后,票号就逐渐式微,最终消亡了。
一样话的十样说
票号和银行做的事情几乎一样,为什么票号死,而银行生呢?
同样是吸储,银行的储户更加宽泛,有富豪也有平头百姓,而票号的储户只有政府和官员。
同样是放款,银行的范围更加宽泛,而票号与盐商类似,客户在政府和富豪系列,特别是配合政府剿匪的粮草供应,其业务是相对、相当聚焦的。
同样的业务范围,不一样的运作方式,其结果相差巨大,正如同一样话可以百样说,结果差得多啊。
一万种生长方式
面对着业务的同质化,运作方式和操作方法同样会左右最终的结果。
技术在不断进步、社会在高速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有都有不同,应该也必须与时俱进 (52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