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只有静下来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年一起搞环保的一位朋友说自己到新西兰居住之后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在黄鹤楼意外碰到一位朋友,竟然是当年一起搞环保而且多年没有见的一位朋友;她说她到新西兰生活多年了,回国竟然对我们这来去匆匆的社会反而不适应了。她说她回国后看到我们的环保部门公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因为我们的碳排放减少了差不多一半。这位朋友说当年在武汉热天晚上都是把竹床搬到外面睡,很少人用空调;而且汽车比现在不知道少了多少。此外就是当年上班的人绝大多数是走路,因为住在单位附近是普遍现象;这就是当年每个单位都在附近有自己的住房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这位朋友相当怀疑这碳排放减少是如何测量出来的;难道说就是因为关闭了一些钢铁企业,这碳排放就真的减少了吗?再加上我们今天这到处来去匆匆,这个人的碳排放就是成倍增加的呀;再加上汽车与空调,我们社会是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者吗?
是啊!最近外国人就有称只有中国人少吃肉才能救地球,因为这是最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因为中国人最多,而且吃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膳食。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环保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版膳食指南可能不仅有利于公众健康,而且也对环境有利’。他们认为‘新版指南有可能减少中国的肉类消费或至少放慢其增速,从而有助于节省土地和水资源;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新版膳食指南与2007年发布的上一版相比其实差异不大,因为二者都建议将每天的畜禽肉摄入量限制在75克以内。然而新版指南将每天摄入量的下限从50克降至40克,而且建议将鱼、禽、肉和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因为中国仅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就达到62公斤,所以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将其限制在27公斤左右。然而没有人想到,中国人这到处不停的运动它能将肉消费量降下来吗?因为这实际与我们社会的要求矛盾,因为运动起来的中国人只会消费更多的肉量;同时产生的热效应更大,所以运动的中国人不可能对温室效应产生贡献。
我们看到我们的生态环境部在举行的公开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进展情况,说“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未来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建设”。所以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4.3%;为实现“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落实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进一步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在我们社会经济高涨的刺激下,全世界的不发达国家全部学习中国通过运动促进经济。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是不发达国家越来越拥堵。可以肯定的是拥堵肯定不是减少温室效应的途径,因为它只能是增加温室效应的途径。正因为如此,我也相当怀疑我们这动起来的社会竟然是碳减少的社会;因为这与逻辑不符合呀。因为在我们这高速运动的社会,即使是与祖国断了线的风筝也能上天;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人自豪的地方。可没有人知道,一旦危机到来最先失去依靠的就是我们这些自由飞行的人;因为只要一静下来,我们才知道我们根本就没有根;这才是我们的悲剧。
这位朋友说我们今天不仅全社会动起来了,而且中国人的人数还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中国人平均增胖百分之二十,这些都是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呀,咋我们今天的社会竟然是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的社会呀?这是为什么?起码搞环保的人是看不懂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