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奇迹
1796年水泥正式诞生,扩大了城市建设中主要材料的选择范围:几乎可以任意塑形,一旦成型后就不再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使其可以长时间保留。
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诞生了钢筋混凝土,让城市进程得以提速,土地得以集约使用,开始出现摩天大楼,城市快速向上发展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原本的森林城市被钢筋混凝土森林所取代。
1990年代,北京的三个最高建筑为国贸中心、京广中心和京城大厦。在建工安装公司的我,参加了京城大厦的机电施工,那时站在大厦楼顶上还有一种摇晃的感觉。
如今249.9米银泰中心已经是北京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如今北京CBD也集中了北京绝大多数的高楼。
混凝土也有生命
曾经有一段小知识讲述了地球的末日,在失去人类使用后,混凝土很快就变质:不再安全、损坏、毁坏。
我们中国的建筑多是在这三十年中建成的,按其生命周期来讲,无论是住宅的七十年,还是商业的五十年,混凝土的集中报废期都会很快到来。
期待技术革命
混凝土用于建筑物理空间时,其价值是巨大的。但当其报废时,混凝土就变成真正意义的建筑垃圾,其带来的伤害同样是巨大的。
混凝土报废之后,虽然不再能够承受压力,但要处置废弃的混凝土的难度是巨大的,既无法通过燃烧解决掉,也不能通过填埋来解决。
几十年后,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到了报废期后,城市更新是一个巨大问题:由于高容积率,没有开发商愿意拆旧建新;而拆除后的垃圾处理更是让人头痛,只能寄希望于技术革新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虽然现在看不出任何的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