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家乐福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
再见了,家乐福。
家乐福,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宣布中心转向电子商务,并和腾讯,永辉签署了潜在投资意向。很多人惊呼:家乐福这是要干嘛?撤离中国大陆市场吗?
随即不久,家乐福相关人员发表声明,驳斥了这种说法,表示家乐福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在中国大陆,却默认将中心转向电子商务。
其实,家乐福是否退出中国大陆已经不重要了,仅仅从河南来说,家乐福就已经加速撤离了。2017年,关闭洛阳家乐福新都汇店,仅仅保留了郑州的三家门店。
其实不止家乐福,去年,郑州先后闭店的商超包括百盛,沃尔玛(2个店)。所以,现在很多人对于家乐福的突然被宣布撤出深感震惊,虽然是不确定的,但韩国乐天已经在七月份很严肃的考虑全部出售在中国的所有门店,这些都是外资零售企业,有人惊呼是外资加速撤离中国,也有人说是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变动,零售企业的毛利润已经达到难以接受的低值,电商在冲击一切。
2007年,小编第一次接触到家乐福,就是在郑州北环店,当时的郑州北环家乐福可以说是全场爆满,逢年过节简直是人多到可怕的地步。当时在郑州,生意最好的属于丹尼斯,人民路丹尼斯,春节期间,仅仅散装巧克力就可以销售几千公斤,当时一个冬至,厂家需要备货速冻水饺近千箱。
当时的零售行业可谓是如日中天,没有电商的时代,在面对家乐福,沃尔玛等卖场,活动促销支出,名目繁多的费用,其实也在极大的压低商家的利润,但是也让消费者获得了极大的优惠。不过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账期,资金链是商家最关注的。
在那个时期,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华润,家世界,好又多,开始了攻城略地,遍地开花,结果随着电商的崛起,特别是淘宝天猫京东的绝速发展,让传统的商超,品尝到了苦酒。仅仅在河南,某家电零售企业在2014年开始全线布局,全省攻城略地,从30多家门店,不到一年时间到近50多家门店,然而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闭店减少到30多家店。
面对电商的冲击,商家有转型成功的,比如苏宁,也有信奉门店下沉的,不过都走了线上。依靠苏宁易购,苏宁在几年之内逆袭国美电器,而国美的自身电商平台国美在线一直处于二线。也有坚持不做电商的,完全依靠服务的,红红火火的,比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
很多人说,是时代抛弃了家乐福们,他们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但是有一个现场正在发生,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完全不在把商超作为重心来运营。比如格力,比如海尔,依靠全部无处不在的线下专卖店,完全控制了经销商,占领了终端。随着天猫京东的崛起,厂家的天猫旗舰店,京东门店往往是实现巨额销售,还是在河南,某家电企业的电商平台,三个人运营,不到一年,就比全省的专卖店零售额还多。
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就是销售的极大分流,专卖店和电商多了,商超自然就少了,市场就那样大,蛋糕不可能自动变大。
所以,家乐福们的未来拥抱电子商务是必然选择,但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在电商领域,那个市场竞争更激烈。在阿里系和腾迅系如日中天的时代,很难有平台会突出,所以就难免出现了以山寨为核心的拼多多。
互联网+的时代,你如果被抛弃,不必怨天尤人,因为在大家看来,你只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代表。
本文由马会亮原创供稿,郑州潮流汇整理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