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办公室,一名实习编辑离职了,临走时和我说价值观不同。
我挺惋惜,起因是这样:我让他和另一个女孩儿每人给我做一份好书推荐材料,越工作我越发现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识输入。于是,他兴致冲冲地跑了几家书店,搬了好几本砖头书,熬了两个通宵,节选了三百多页的详实资料。
女孩呢,替我买了个性价比很高的喜马拉雅听书vip,做了一张时间表让我这周每天花十五分钟学习。我很认可男孩的专业,然后…点开了app。最后还是我当了坏人,被同事们好一通围攻。
可我每周那么忙,哪有时间去一页页的看书呢?当然是用更加方便的app了。
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阅读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聪明人都应该阅读,可成功的人又哪有时间阅读。
其实,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现代阅读的方式。
低成本高速加薪指南
职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从公司十九楼跌落凡尘,或是顶着大腹便便,在一个半瓶子醋的职位上秃顶终老。
因此,有关稀缺性的话题越来越多地被摆在台面上拉扯,发起了一场职场全民学习的马拉松。
人们不仅崇尚阅读,更将增加专业程度、升职加薪、人生逆袭的期望与其挂钩。一到周末,图书馆的大方桌上学生寥寥无几,捧着《整合营销》、《经济学》的职场人倒是随处可见。
可站在一线奋斗的大多数人却害怕阅读,因为他们敏锐地发现,在今天的社会,阅读的成本已经太高了,不是谈钱,而是完全不能承担传统阅读需要的整块时间。
那人们又爱又怕的传统阅读所倡导的意境是怎样呢?
给大家夸张地描述一下:窗外阳光明媚,日历上诸事大吉。你焚香沐浴,在充分放松身体和精神后捧起了《拉丁美洲泛加勒比地区魔幻现实主义版白鹿原》——《百年孤独》。
在你的灵魂和马尔克斯深入对话交流的数个小时后,你很有可能幸运地错过了:老板安排的饭局、客户答应过标、S叔新书发售……
阅读是方法、是手段,最后目的是精进。
当阅读成本太高,导致你望而却步,失去了长期输入的动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工作榨干,丢进废料场,所以必须学会自我降低阅读成本。
这是个“套路决定效率”的时代
事实上,我见过的那些聪明人不止爱阅读,更会读书。
他们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可以很少,就好比使用听书的方式,往往能比其他人收获更多的见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掌握高效率阅读方法。
2.1
职场就是一场脑细胞燃烧大赛
幸亏社会并没有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莎士比亚,人类创造书本的第一驱动力是记录知识,阅读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
分工更加细化的今天,明确自己的核心知识圈很重要。没有自我定位的人,好比那些一顿饭吃十万的煤老板,到处找自己以为的山珍海味,可胡吃海塞一通后出问题的不仅是肠胃,还有大脑。
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可从来没叫你“死读书”。
如果说一个人的大脑智库有形状,那一定是一盘蚊香。
蚊香最中间的,是你的核心知识库,也是稀缺性来源。比如医生的核心是生物医学、律师的核心是宪法、作家的核心是文学……
那除了核心知识圈,我们就不需要获取别的知识了吗?当然不是,核心外所获取的知识,就像蚊香外面的一圈又一圈,从中心衍生出来,堆砌的越多,燃烧的时长就越久。
2.2
你的时间需要精耕细作
时间是现代人的一块处女地,需要精耕细作。
看书就像吃水果,传统阅读就是自己削皮、吐核,浪费精力,碎片阅读就像在喝果汁,一气呵成。
最近几年,人们一直在diss碎片阅读。原因是大部分人没发现:碎片阅读的对立面,不是传统的深度阅读,是“不阅读”。
人们必须通过阅读来逃离平庸的生活。因为生活是做工低劣的产品,充满了重复和没完没了的景色。假如拿它向一家出版社投稿,肯定会被退稿。
简历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猎头公司:http://www.zhuozh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