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效牛羊性,莫学虎狼心”的忠言
文/周涧
“应效牛羊性,莫学虎狼心”的民间俗语,将牛羊与虎狼作为比对,告诫人们做人处世要从善戒恶。
作为农耕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牛”被认为是和顺忠厚与勤劳奉献的象征,如“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另外,“牛”还被认为是有能耐的代名词,如“这人真牛”!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像,是代表深圳开拓精神的象征。
然而在当今市场竞争下的社会思潮中,“牛”的形象被贬值为懦弱、保守、愚钝,取而代之的是对“狼”的形象的顶礼膜拜。商海大潮中许多成功的企业都被冠以“狼性”而被赞誉。其理由是,狼有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机敏特性。很长时间以来,负重勤耕的“牛”文化被凶猛善攻的“狼”文化所吞噬,甚至嗜血成性的“狼”还被尊为“狼图腾”在社会广为颂扬。
当“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的负面文化形象一旦重塑为成功者的神圣法器的时候,这个社会可能就沦为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不择手段就成了名正言顺,巧取豪夺就成了冠冕堂皇!
放眼环视一下现实生活的周遭,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处没有豺狼的饿眼盯视,哪一处没有豺狼的利爪留痕?无须一一列举实例,你我他(她)或许早已被“引狼入室”的市场竞争大潮所“洗脑”,对“狼猛蜂毒”的无奈现实司空见惯了,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令人担忧的是,当对利益贪婪的“狼”文化被奉为无止境追求的商战圭臬并长此以往地浸淫社会,这样的社会肯定会是凶险四伏、陷阱遍布!
因此,常温“只效牛羊性,莫学虎狼心”的忠言,重唤勤劳忠厚、与人友伴的“牛”文化的价值回归,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