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回归阿胶的药用性本原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
陶国水
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转发的一则标题为《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的微博称,阿胶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种种功效的光环加持:补血、止血、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过,请透过现象看本质,阿胶只是“水煮驴皮”。文章进一步指出,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
简单将阿胶称为“水煮驴皮”,并偷换概念以“胶原蛋白”论否定其固有疗效,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将阿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针对此事,《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微博关注此事件的网友中有半数以上认为官微所说有理,阿胶不值得购买。
随后,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也出来发声,新华社、人民日报官微等都做了相关报道。再随后,全国卫生12320致歉了……
虽然这件事件已逐渐平息,但是通过这件事还是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阿胶真的只是“水煮驴皮”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阿胶的前世今生。阿胶在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记载,并且列入“上经”,也叫“上品”。这个归类为“上品”的药物,一般“无毒”。同时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即“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对于阿胶为何叫阿胶?南朝梁时医家陶弘景所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一书已有说明,谓“出东阿,故名阿胶”。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有关古书记载也有用牛皮(叫“黄明胶”)甚至其他皮熬制的,大约到了唐代,人们逐渐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遂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阿胶是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成的固体胶,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
的确一块好的阿胶从原料到成品,需要驴皮与水。
但是阿胶的原料是经过千挑万选,制作工艺经过千锤百炼,并不是简单的水煮驴皮。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描述了一块好的阿胶“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瑿漆”。
另外,阿胶一般要陈年的入药好,以前医生开处方都开“陈阿胶”,即新鲜熬制的阿胶,一般要在阴凉干燥处静置三年,使其成为“一拍即碎”的陈阿胶后再服用。
成份论是对中药功效的误解
中国中药协会房书亭会长指出,“阿胶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未经考证轻易否定阿胶的功效是有违科学精神的,群众在甄别网络信息时,应当更加理性,切勿跟风盲从。”
笔者认为,简单将阿胶称为“水煮驴皮”,并偷换概念以“胶原蛋白”论否定其固有疗效,这是一种很武断的做法。更是缺乏中医药的一些基本常识。
中药的作用不是成分论,而是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体质状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更多注重的是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以调整机体阴阳偏颇,最终达到一种阴阳动态平衡。
中药的药效有时不是成份最高的起效,或主要起效有时不是成分最多的。
我认为,对于一种学说也好、理论也罢、乃至事物,当我们还没有找到科学证据认为它不行的时候,就不能轻易否定它;同时当我们强调有多大的科学价值与科学意义的时候,也要寻求更多科学证据。
理性回归阿胶的药物性本原
《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谓:“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轻身”。
首先,阿胶是一种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历代本草(即中医药物学)记载明确。
既然是药物(中药),就有他的适应症、服用疗程、禁忌症,一定程度上需要中医或中药师指导服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博文的名字“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字面理解也有其意义,而且应该不仅仅是过年不值得买,平时也应理性对待。
阿胶入药的例子很多,随便举几个疗效很好的名方,如,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张“黄连阿胶汤”,原方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失眠、焦虑效果很好。同时,《金匮要略》中有一张“胶艾汤”,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对于女性月经过多,淋漓不尽,属于中医“崩漏”范畴的疾病,效果很好。
此外,还有治疗阴虚咳嗽、劳瘵久嗽,相当于现代医学诊断属于肺结核范畴的疾病的“月华丸”,还有一个治疗燥热伤肺的名方叫“清燥救肺汤”。都是疗效确切的。而且用与不用阿胶,差别还是明显的。
阿胶单服滋腻性强,对于平时脾胃虚弱,消化不好,经常胃胀,食欲不佳,或湿气重,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的人群;或者热性体质,经常长痤疮,痘痘,容易上火,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他如肝阳上亢,脸红,血压高等人群;均应慎用。如确实需要,应在经过专业中医师经过配伍运用;如膏滋方的运用,就需要高年资有经验的医生开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开始注重补益,在此背景下很多保健品应运而生,有的更是吹的神乎其神,个人觉得对待保健品还是要慎重。
其实补益的形式很多, 清代一个医家叫吴师机的在他的著作《理瀹骈文》 中就说过“气血流通即是补”。此外,还有情志调摄、适度运动、等等,……
还有一点,就是近年来阿胶的价格飙升,有的企业甚至要把阿胶打造成奢侈品营销,一定程度上这是不道德的做法,导致真正需要此药治疗的病人负担加重。
所以,我还是呼吁应理性回归阿胶的药物性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