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两日(5):双龙桥


 建水两日(5):双龙桥

2018-7-31,建水

我是前些日子参观云南省博物馆才注意到建水有个双龙桥的。图片上看很壮美,很神气,于是就想象着可以在河边拍拍照,可以到桥上散散步。

出城不远就是通往团山村的窄轨铁路。上次我们来建水,团山村还没有开发旅游,我们是坐公交车前往,免费游览。现在,团山村的张家花园成为建水仅次于朱家花园的重要景点,还有小火车通行;费用好像得二百左右。

穿过铁路,汽车沿着一条小河的南岸自东向西而行。公路和铁路将小河夹在中间。小赵惊叹于小河上一座座石桥,以及桥头的石狮子。我们决定返回的时候就步行走铁路,就可以一座石桥都不遗漏地参观到了。

我忽然想起徐霞客。徐霞客到昆明后想起来要去考察南盘江,于是从滇池往南,经过玉溪,经过通海,到了建水。那时候的建水,还叫做临安。临安城外有泸江,江水进入了东边的溶洞,叫做颜洞。徐霞客考察游览了颜洞,还写了游记。徐霞客到云南,先是在昆明游览了西山,写了关于太华山的游记,第二篇就是游颜洞的游记了。因为距离临安两百来公里的东边的广西府(今泸西县)有泸川,河水来自泸源洞,于是有人怀疑临安府的泸江是广西府的泸川的源头。徐霞客后来去了广西府,考察了泸源洞。不过似乎没有得出结论。现在看来,这种猜测应该不成立。这两地之间还隔着南盘江呢,泸源洞的位置要高出南盘江数百米之多。

我问司机边上的这条小河是不是泸江,得到肯定的答复。我一时兴奋起来,想不到我居然误打误撞来到徐霞客考察过的泸江,这是我此前没有预料的。这么说,沿着这条江向东,就在我们行驶的相反方向,就是徐霞客曾经考察并写了游记的颜洞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去看看颜洞啊。那一刻,颜洞对我的价值超过了双龙桥。只是想想而已,其实不可行。一来距离太远,时间来不及;二来那里现在不是旅游景区,没有旅游设施,去了也看不到什么。我只能继续跟司机说些有关临安府,有关徐霞客的一些事情,涉及到徐霞客在游记中提到的一些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内容。司机表扬我说,您知道这么多啊,比我这个建水本地人知道的还多。我听着当然很受用。

泸江看起来只是一条小小的河流,河面不宽,水量不大,而且是浑黄的颜色。河岸是常绿的热带植物,有乔木也有灌木,还有连片的黄色,红色,紫色的花朵。泸江朝里一侧大多是水田,种植的是草芽和水稻;朝外一侧大多是旱地,种植有玉米和红薯。还有大片的石榴树,红彤彤的石榴将树压弯了腰。

往前走,河面变得宽阔起来。远远看到了双龙桥。河面上,横卧着一条长龙,桥墩就是那龙的爪子。墙上有三座飞檐的楼阁,中间一座更高大壮观一些。“双龙桥”的命名不是说这座桥的外形像双龙,而指的是这座桥是塌冲和泸江两条河汇合的地方,一座桥锁住了双龙。这座桥也叫做十七孔桥,因为其有十七个桥洞。双龙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来在光绪年间曾经因毁坏而重修。据说茅以升先生曾经来此视察,确认其中国古代重要桥梁的身份。

我们老远赶过来,准备在桥上拍拍照走走路的;很不赶巧的是,桥面正在维修。两头有大铁门关着,桥面和桥上的阁楼,都有施工脚手架和塑料网蒙着。那铁锈的脚手架和绿色的塑料网,看起来很不协调。

离开双龙桥,走铁路返回建水县城。这段铁路是以前临安到石屏窄轨铁路的一部分。这条铁路,本来早就废弃了的。近些年,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建水到团山的小火车旅游发展起来,这段铁路才又焕发了生机。旅游小火车每天出发的班次有限,在傍晚时分,窄轨铁路就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理想场地。在铁轨上走路,确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跨着枕木走一段,又骑着铁轨走一段;正面走一段,后退走一段。听着泸江静静的流水声,闻着稻田里散发的稻香,真是惬意的感受。

五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西门时,两位女士叫苦连天了。铁轨真不是用来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