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再次落下了帷幕,搞清楚双十一的活动到底怎么能玩转了么?想抢的东西都抢到了么?退货都可以退么?说起来双十一从光棍节变成购物狂欢节也已经11个年头了,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其中以天猫和京东为首所向披靡,先后公布了自家平台双十一的数据。
首先咱们先说天猫,作为马云爸爸陪着我们渡过双十一的最后一个年头,截止双十一结束,天猫的成交额高达2135亿元,比去年的成交额1682亿元来说增长了约27%,还创下了成交额的历史记录。不仅如此,在双十一的当晚,仅仅21秒的时间成交额就突破了1000亿元。
下面咱们再说说京东,双十一变成全球好物节,11月1日第1小时下单成交额达到60亿,全天达到258亿元,11月1日到11月10日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00亿元,一直到11月14日成交额达到1598亿元。虽然天数不少,但是比起去年双十一的1271亿元,增长了327亿元,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当然了,京东的1598亿元比起天猫的2135亿元来说还是逊色不少,两者相比至少差出去537亿元。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明明实力与天猫差不多的京东,成绩却如此逊色呢?
首先,就是先入为主概念。在双十一的百度百科中显示,其源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随后才陆续有平台跟风学习天猫设立双十一。所以,人们在说起双十一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天猫而不是京东,从而大部分人都会去天猫购买物品,而忽略其实京东也有不少活动。
其次,是其重要原因,市场份额。据报告显示,中国零售电商行业,阿里巴巴在其中占据高达58.2%的份额,而京东只占据了此行业的16.3%份额,这么一看,天猫成交额2135亿元是因为有58.2%份额,而京东1589亿元是因为有16.3%份额,差距其实也不算很大。
再者,还有双方总裁影响力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大风大浪,马云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曾经只专注于做电商的公司了。开始拓展科技领域,在科技圈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是多个国家领导人欣赏的人物,还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刘强东,虽说从始至终是个褒义词,但刘强东只做京东这一个平台,哪怕出现了京东金融,也是作为辅助平台,虽然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商品的质量会高于天猫。而且京东2013年才正式成立,比起淘宝的2003年成立,真的差出不少。再加上之前刘强东扯进了性侵事件,虽然没怎么造成影响,但在人们心中刘强东的人品下降了不少。
当然,现在马云已经光荣退休,下一届的双十一会是什么样子也无从得知,刘强东的京东在未来的交易额能不能超过天猫还要看未来刘强东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怎么样。